('
第230章牛痘
宋远之赶在丰泰六年的元宵之前回到了京中,进宫向姬安覆命。
他先禀报孙氏的情况:“从孙太后的病情发展看,臣推测她曾少量多次地反覆中毒三四回。孙太后先前应当也有所怀疑,后来估计是调整过身边人手,没再继续中毒,这才得以撑下来。”
姬安点点头:“那她对你说的话应该会更加相信,后面就是他们图国自己的事了。”
宋远之呈上姬安先前给的装药小匣子:“臣在图国之时,一路都在留意打探消息,但听起来并无起疫的征兆。”
姬安:“后来我又卜算了一回,没这么快,估计是明年冬。”
宋远之微微睁大眼——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圣上会卜算!
姬安垂眼端杯喝茶,掩饰眼中的些许心虚。
宋远之下意识奇怪地道:“冬季起疫不太常见……”
说出来才发现是在质疑天子,连忙轻咳一声,转话题说:“臣观陛下所赐的防疫手册,将两种疫病的传播途径讲解得极为清晰。其中不少细节臣原先都不知,像是会通过水源传播、鼠蚤叮咬传播……”
宋远之在尚药局任职,又在太医署任教,可以说代表着大盛最顶级的医疗水平。而疫病防治是太医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他不知道,就说明大盛的医疗体系还没有这样的认知。
姬安明白他的意思,接话说:“回头你和奉御、太医令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完善现在的防疫教学。”
宋远之高兴地应是。
姬安续道:“但还有一样更紧迫的任务——为明年那种疫病做准备。”
宋远之微愣:“陛下卜算出的疫病不是这两种之一?”
姬安:“不是,是天花。你可曾听说?”
接着就把天花的症状仔细说一遍。
宋远之脸色微变,脱口道:“竟然是痘疹!”
姬安:“原来通常叫这个名字,可有什么效果好的方子?”
宋远之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回道:“没有多好的方子,只能用些清热解毒的药材辅助一二,多数还是靠病人自己熬过去。不过……”
他说到这就犹豫着停下,姬安等过一会儿,不解地问:“不过什么?”
宋远之抿抿嘴,从头细禀:“痘疹最早见载于后汉的医书与史书中,多发于南方,倒是未曾听说北方发过。此病发病迅猛,传播快速,一旦起疫,近半病人都难存活。
“后来前辈医者发现,凡是染过痘疹又活下来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再染上痘疹。因此就有医者提出,能不能让人通过轻症者的痘脓来主动患病,以此免于染上重症。”
姬安听得颇为吃惊,没想到现在的医者已经有了接种疫苗的概念,忙问:“可成功了?”
宋远之长叹口气:“不瞒陛下,臣家中祖上有好几代人曾研究过痘疹和种痘之法。但即使是从轻症者身上取痘脓,哪怕种到身体强健的人身上,也有可能转为重症,此法依旧有一成的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舒适又安静,方便宋远之等人观察种痘者的情况。
丰泰六年正月十七日下午,姬安和上官钧一同来到皇子宫。
尚药奉御和太医令见到,连忙带着众人迎上来行礼。
姬安叫了免礼,扫一眼都穿着罩衣的众人,道:“诸位爱卿既已准备好,就开始吧。”
奉御和太医令告声罪,带着众人做准备。
准确地说,做准备的是宋远之,其余人只是戴上口罩站在旁边,等着观看。有两人大概是助手,和宋远之一样戴上了手套——姬安特供的医疗橡胶手套。
奉御见姬安和上官钧没动,过来道:“陛下、大司马,可是也要观看?”
姬安听见他嗡嗡的声音,反应过来了,笑着让关忠拿口罩过来戴。
宋远之先带着两名助手去到牛身旁,众人哗一下围上去看。
姬安不想影响他们,等他们都围好,才和上官钧一同过去站在外围。两人个子高,而且前方众人都或是蹲下或是躬身地细看,也挡不到他们。
宋远之先取一支泡在药水中的特制长针,小心翼翼地刺破牛乳。房上的一个小脓泡,用手中小罐取得痘脓。随即起身,向绑在院中的四个重刑犯走去。
四个重刑犯都被蒙了眼堵了嘴,撩起左手的衣袖。已有一名助手先一步过去,用药水擦拭过其中一人的手臂。
宋远之换了一根细长的针,沾取些许牛痘脓液,刺破那犯人手臂。
他一边下针,一边对围在周围的众人讲解,下针角度、入针多深。
不止扎一针,而是两三下,几乎都刺在同一处。之后再次沾取牛痘脓液,继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下针。如此反覆了三四回,才让助手给犯人的针口上些药。
姬安瞟一眼特意叫来做记录的史官,见他正奋笔疾书,不由得挨近上官钧小声说:“今日之事,必上青史。”
上官钧却是微微蹙着眉头,用更小声的声音回:“竟是要刺这么多针。”
姬安失笑:“怎么,二郎怕了?”
上官钧面露嫌恶:“我只是想到那痘脓,有些恶心。”
姬安听得一乐:“所以我刚才就叫你别跟我来看了。”
这时,姬安见宋远之去到另一个犯人身边,换了根针便要动手,连忙叫停。
众人不解地向他看来。
姬安招手将宋远之和奉御、太医令叫到近前,解释:“刚才的针沾过血,已经污染了罐里的脓液,只换针还不够,脓液也要换。可以把脓液倒于煮过的干净布上,分成小份,一人用一份。”
宋远之听得双眼晶亮:“陛下说的对,是臣疏忽了!”
太医署准备充分,布也备有。宋远之另换个小罐,这回没有亲自动手,而是指导一名助手从牛乳。房上取痘脓,再倒在布上。
宋远之又扎了一个犯人示范,就有人忍不住说想试试,后面两个犯人便是宋远之分别指导太医署两人下针。
前后都不到一个时辰,这次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日就该能到。”
姬安补充说:“宋卿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铁甲军后面还有大军等着▹()▹()•(),说不定要忙上大半年呢。”
宋远之却笑道:“谢陛下体恤。人多倒是正好,臣带太医署的学生们都练练手。他们这几日用猪皮练手,个个忍不住想早日一试。”
姬安再问了问他现在的夥食,听着肉蛋都有,就放下心来,让他回去休息。
待宋远之告退,上官钧都禁不住叹道:“我记得史上有过几次天花之疫的记载,无不是死者遍野。没想到,竟能用牛痘破解。”
姬安:“往后我们慢慢在各地推广看看吧,这是个漫长的工作。”
上官钧一笑:“我猜宋家人一定会乐意去做。”
○●
燕似山带着铁甲军进京,依旧是驻扎在禁军军营里。
不过,众人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这回进京是什么任务。
晚上燕似山被姬安叫去吃饭,同席的还有好些将军,有中央军的,也有东北边军的,还有飞廉军首领秦直。
等燕似山回到营里,立刻被手下们围着问。
他依旧茫然:“没说什么事,只让我们明日一早到殿前广场去。对了,还不用穿甲。”
“殿前广场!难道是有什么赏赐?”
“想什么美事呢,我们都快闲一年了。”
“不用穿甲,听起来也不像要阅军。”
众人议论一阵,没议论出什么结果,就都被燕似山赶去休息了。
第二天是休沐日,铁甲军跟着领路的羽林卫来到永昌殿殿前广场,宫里安安静静的。
广场中央搭了个小台子。燕似山照羽林卫的指示,将铁甲军分为两半,在台子左右两边列队站好,他自己则站在台下。
没一会儿,有一队人从南边过来。燕似山转身,看到是秦直领着昨晚在席间的那些将军。
两边相互见过礼,那队人也依羽林卫指示在台下站好。
再一会儿,众人听见马蹄声,忍不住看去。
一匹白马和一匹黑马并排而来,马上正是姬安和上官钧。
但令众人惊奇的是——怎么后面还跟着一头牛?
姬安和上官钧一直来到台子下方,下马登台。
姬安接过电磁扩音器打开,放到嘴边大声道:“大家动一动,围着台子站,都能听得清楚些!”
铁甲军军纪严明,先去看燕似山。
燕似山一边发懵,一边下意识地打手势。台子两边的队列便顺时针有序散开,围绕住台子。
姬安看得心中暗自称赞,不禁小声和上官钧道:“不愧是铁甲军。”
上官钧莞尔:“总得对得起陛下养他们的高昂军费。”
等下方围好台,姬安先说过几句场面话,就将喇叭交给上官钧。
上官钧简单明了:“现在由宋御医讲解一种危险的疫病——天花,民间也称痘疹。都打起精神仔细听!”
众军士虽不明白为什么要听这个,但服从命令是天职,个个立正站好,凝神细听。
上官钧将喇叭递给上台的宋远之,便和姬安一同到旁边的椅子落座。
宋远之开始科普天花,从史上大疫、症状、传染性、死亡率,讲到如何预防。
众人听到“牛痘”之时,都忍不住去看台下那头牛。
有反应快的,已经猜到他们被叫来是为了什么,心下不由得打鼓——这真能行?
宋远之讲完,又过去将喇叭送给上官钧。
上官钧起身,走到中央,抬起喇叭:“铁甲军是我大盛的精锐之师,在收复西北之战中履立奇功。因此,陛下决定,赏赐铁甲军最先接种牛痘。”
姬安目光往下一扫,见到铁甲军依旧站得笔直,虽然有部分人眼神有些闪烁,但脸色都没有变,心中更满意一分。
燕似山带头喊话:“铁甲军谢陛下隆恩!”
三千铁甲军齐声:“谢陛下隆恩——”
姬安起身,来到上官钧身边,接过喇叭续道:“作为表率,今日,就由我与大司马先行接种。十日之后,便到你们了。”
这一回,台下一片哗然。
第231章种痘!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