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关灯
护眼
第 245 章 同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书尾页 书架

('

这回来的图国使者,也是姬安见过的。正使是太尉孙东起,也是孙氏的叔叔,副使则还是来过大盛多次的韩道治。

除了姬安刚继位那时来过的两个图国皇族,孙东起是身份最高的一位了。当年姬安和上官钧一同跟还是太妃的孙氏谈判之时,孙东起也在旁边。

一晃就快六年半过去,孙东起看着比当年老了许多,已是过五旬的人,脸上还透着病容。

韩道治也比姬安上次见到时显老不少。前年冬他来求药之时,只是神色疲惫,这回再见,他整个人都透着憔悴。

姬安先关心了一句:“两位赶路走得急,想来积了劳累。若不介意,晚间朕让御医过去给两位诊诊平安脉,如果需要,可进补一二。”

孙东起没有推拒,客气地道谢:“谢陛下关怀,外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可否再麻烦一下上回为我国太皇太后治病的那位宋御医。”

姬安自无不应。

孙东起向韩道治使个眼色,韩道治便起身将手中匣子打开,微微倾斜。

两边离得不多远,姬安和上官钧都看清了——两支主根粗壮的老参,上面盖着一张红喜字。

孙东起:“这是我国太皇太后和我国陛下贺大盛陛下与大司马成婚之礼。”

姬安笑笑——图国使者八成是进了大盛才得知这个消息,不过这份礼倒也算不错了,往年送来的药材可没有这么好。连上回孙氏求药,所送一众药材当中的参,看上去都比不上这两支年份老。

榷场果然对图国极为重要。

往年都是四月中开榷场,但今年因云朔战事,姬安当然也就让榷场停了。现在图国孙氏重新掌权,刚把东都稳住,立刻就派了使者过来。

姬安只作不知,谢过一声,让郑永收下。

果然,孙东起接着就提起了榷场:“先时卜察进犯我国,我国一时忙着没顾上榷场。现下卜察已被赶跑,太皇太后便遣外臣来与大盛陛下说一声,榷场可以再开了。”

姬安不由得和上官钧交换个眼色——孙东起一句没提云朔,看来图国暂时没有再打过来的意思。

但,他不提,姬安可是要提的。

姬安直接道:“西边的榷场倒是马上可开,但东边云朔那的榷场怕是暂时开不了了。”

孙东起倒是并不意外,只问:“不知陛下属意何时再开?”

姬安:“三五年后吧。”

孙东起:“那西边可否临时增加一处榷场,只剩一处实是有些不便。太皇太后还希望贵国能再放开一点粮食交易量,并且加上棉花和土豆这两样交易品。”

姬安没有一口拒绝,只道:“朕需要与臣子们商量。”

孙东起笑着应:“这是自然,外臣便等着陛下的好消息了。”

说完,也就带着使团起身告辞。

图国提的要求,基本在上官钧的设想之内,先前姬安就在政事堂提过,已经有议有结果。如今他们刚收回云朔,虽因治疫而收复民心,但也需要时间消化。只要图国有意和平共处,不过分的要求都可答应。

但有一样倒是上官钧没料到的,此时不由得道:“图国想要土豆,难道是试种?”

姬安好奇:“图国本土人会种地吗?我还以为只有云朔的汉人种。”

上官钧:“他们的种地,只是在春日撒下种子,然后出去放牧,待秋日回来收割。听说卜察人还多少伺候一下地,图国就是完全看天。想要土豆,应该是听说土豆耐寒,不用良田还能高产。陛下觉得能给吗?”

两千多斤的亩产,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想像。哪怕不会种,打个对折也能有一千斤。就算加上天冷,再打个对折,五百斤都很可观。

姬安:“这东西吃多了烧心,又不耐放,就当消消库存,给他们一点吧。他们不饿肚子,也少打一点我们的主意。”

上官钧却蹙眉道:“只怕他们不仅吃饱了肚子,人口也增多了,更想打我们的主意。”

姬安却不怎么在意:“我们物产丰饶,谁不想打我们的主意呢?只要我们自己能一直进取,保持强大,自然就能一直得到和平。”

上官钧微愣,随即失笑:“还是陛下心胸更广阔。”

姬安又道:“不过,我还以为图国会提出和我们联手攻打卜察,没想到一个字都没说。”

上官钧:“孙氏很识时务,图国和卜察是不可调和的世仇,我们自然是隔岸观火最好。明知道我们不会答应的事,与其提了被拒、显得有嫌隙,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提。”

姬安:“卜察会来拉拢我们吗?或是提提增开榷场什么的。”

上官钧:“那要看卜察皇帝脑子如何了。如果他够聪明,很快就会派使者来给陛下与我送贺礼。”

姬安笑道:“那他有点亏,他结婚早,收不到我的回礼。”

上官钧挑眉:“他可以再娶。”

姬安哼哼:“二婚也好意思讨红包?不给!”

接着转个话题:“云朔那边的修缮计画,枢密院还没定好吗?”

云朔在图国手里之时,防御北边的关城和长城当然不会维护,如今都要修缮。东边防御卜察的关城也要扩大。

上官钧:“快完善好了,这两日便会呈给陛下。”

姬安叮嘱:“估计要修个三五年。全部雇人,多找一些地方,工钱开高点,夥食也好点,不用怕花钱。那四家盐商的银子都还没花呢,尽管用。”

上官钧一笑:“陛下放心。”

姬安垂眼端茶,看到桌案上的两支参,不禁叹道:“想起我刚继位的时候,图国使者也是带着两参来。当时图国理直气壮地要加岁币,现在却是他们求着我们开榷场。”

上官钧也垂眼一扫,眸中升起温柔之色:“全是有赖陛下。”

姬安却说:“二郎这话可不对。”

上官钧抬眼:“何处不对?”

姬安向他眨眨眼:“大盛是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一同努力换来的。”

上官钧心中一阵暖,端起茶和姬安碰碰:“陛下说的是。”

○●

先前休婚假时攒下的奏疏多,姬安这几天的加班又一再被上官钧打断,哪怕上官钧会帮着处理,消减速度也不太理想。

端午休沐时,姬安干脆就没出宫去看热闹,下午继续窝在书房里加班。

吃晚饭时,上官钧问:“四郎晚上还要批奏疏?”

姬安:“再有两三个晚上就能处理完。”

上官钧:“四郎还是太宠臣子,早扔给政事堂处理不就没事了。”

姬安失笑:“本来也是因为我们延长了休假。除了叔圭,宰相们年纪都不小了,你忍心让他们加班啊。”

上官钧没再说什么,只饭后让人再去搬了一叠奏疏去卧屋。

姬安回到书屋继续忙,想争取在上官钧来堵门之前多处理一些。

然而,当他听见上官钧的脚步声时,下意识看了一眼系统时间。

8点。

怎么提早了这么多?!

脚步声已经进了房门。

姬安抬头看去。

上官钧今晚连外袍都没披,只穿着一件单衣,微敞的胸口还有水滴在往下淌。

姬安不由得喉结一滚。

上官钧和平常一样走向姬安。

姬安努力把目光收回来,投向桌上的奏疏,一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今晚一定要扛过1小时,撑到9点!

然而,上官钧却没像前几晚那样坐在旁边,而是直接走到姬安身后。

姬安再看奏疏上的字,就彷佛成了陌生的图案,全在他眼前舞蹈。

下一刻,上官钧微一弯身,左手撑在桌面,彷佛将姬安拥在怀中。

姬安莫名觉得背上窜过一阵颤栗。

上官钧再伸出右手,覆在姬安握笔的手上。

他开口,气息轻轻吹拂过姬安耳畔:“陛下,夜已深,该歇了。”

姬安努力克制着身子的轻颤:“深什么,才戌正……”

上官钧抽掉他的笔:“此时正好,待陛下入睡,便已深了。”

随即,捏着他下巴转过脸。

姬安被上官钧亲得脑子发糊。

直到整个人腾空,才惊得回过神,连忙搂住上官钧脖子。

上官钧把姬安抱进了浴池。

姬安试图和他讲道理:“二郎,你马上就到三十了。”

上官钧含着姬安耳垂吮,含糊地应:“又如何。”

姬安:“我觉得……我们还是得……讲究一下养生……”

上官钧:“昨日诊平安脉,奉御都没说什么。”

姬安再想辩一下,可惜身体配合的是上官钧,而不是他自己。

*

昨晚睡得早,第二天早上姬安也就醒得挺早。

今天没有朝议,醒了他也懒洋洋地不想动。

此时姬安面对着墙,上官钧贴在他身后,手臂圈在他腰间,甚至让他感觉有点热。

过了端午,暑气已经起来了。

但姬安没动。

前日夜里他睡着了觉得热,可能是挣了几下,就被上官钧一下子用力抱醒。

姬安盯着眼前的纱帘,在心中叹口气。

他觉得上官钧有些不对劲,就是先前在行宫休婚假,他们也没有这样夜夜笙歌的。虽说强度不算大吧,但这频率实在是不太对。

这种有点像应激的状态,让姬安想起三年前自己掉进小碧湖那次。

想到小碧湖,姬安又想起——今天是原主的祭日,也是他来到这里的第七年。

他和上官钧也差不多要到七年之痒了。

不过,看现在的情况,说不定七十年都不一定能痒上一痒。

想到这,姬安心里又不自觉地泛起股甜蜜。

就在这时,上官钧的手臂收紧了些。

姬安就知道他醒了。

刚要转身,却听上官钧用刚醒的沙哑声音道:“四郎,今日不去小碧湖可好。”

姬安一愣——自从三年前两人相互坦白起,这一日都会一同去庵堂给原主上香烧纸钱,再去小碧湖默哀悼念一番。

他翻过身,对上上官钧的目光。

那双眼中含着担忧。

姬安不解:“怎么了?”

上官钧搂紧他,轻声一叹:“我记得你说过,你在那边救人溺水,是在二十六岁那一年,日子也是五月初六。”

姬安安抚地柔声回应:“嗯。然后呢?”

上官钧:“你还说过,你那边计算年岁,会比大盛小一岁。”

姬安微微瞪眼,反应过来了——今天是他上一世溺水的日子!

上官钧轻叹:“我知道不该乱想,但你毕竟与旁人不同……”

姬安回过神,连忙答应:“好,今日我们不去小碧湖了!”

不仅没去小碧湖,姬安还哪里都没去,连政事堂会议都是把宰相们叫到立政殿来开。

吃过午饭也没看奏疏,拉着上官钧睡了个午觉,再起来就相拥着坐在床上,聊些小事打发时间。

直到过了5点,姬安转过头在上官钧脸上亲一口,笑道:“过时间了。”

上官钧愣了下:“是这个时候?”

姬安肯定地道:“当初卷宗里的证人证词有时间,这个时候我都游上岸,被大福背回了殿里。”

上官钧长吁口气,终于放松下来。

却在这个时候,系统跳出弹窗——

【两界信道短时开启,用户可获取一样原世界物品。(此机会唯一,请慎重决定。)】

下一排是10分钟倒计时。

姬安看清内容的瞬间,完全不需要思考就下达了指令。

弹窗消失,前方空中现出柔光。

上官钧早已习惯了姬安从百宝囊拿东西,只问:“四郎取什么?”

他话音落下,光芒也散去。

空中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木盒。

姬安将木盒拿到手中,双眼晶亮地看向上官钧:“刚才百宝囊帮我取来了一件我在那边的东西!”

上官钧惊讶:“那边的东西?”

姬安:“百宝囊说只有一次机会,可能是和我上一世的过世时间有关吧。”

一边说,他一边打开木盒,眼中就不禁流露出浓浓的怀念之色。

上官钧也垂眼看去:“这是……照片?”

姬安点点头,拿起最上面那张照片:“全家福,我三岁时拍的。还没到我过四岁生日,我爸就牺牲了。所以那么多张全家合照中,我妈最珍惜这一张。”

照片上,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小男孩,三人都笑得幸福甜蜜。

上官钧轻抚着姬安的发,在他眼尾亲一亲。

姬安笑笑,收起些伤感情绪:“没事。我曾梦到过四皇子一家三口,在像我原来世界的地方团聚了。所以,我相信我爸妈一定也在某个地方团聚了。”

上官钧被他提醒,接话说:“我也梦到过先帝和姑母团聚,四郎的父母定然也是一样。”

姬安放下那照片,再拿起一块奖章:“我爸牺牲那次得的。”

然后是一对戒指:“我爸妈的婚戒。”

再下面,是一张背朝上的照片。

姬安拿起来翻过面。

上面是他比现在更年轻时的脸,穿着整齐的警服,对着镜头敬礼。

上官钧自然认得出来,伸手轻抚过照片上的人:“原来四郎在那边是这个模样。”

姬安也轻轻抚过:“是我刚工作那会儿拍的,二十二岁的时候。是和现在的长相一模一样吧,只是短头发。”

上官钧嘴角微弯:“四郎短发和长发都一样俊俏。”

姬安得意:“那是,我是我们所里公认的帅哥,当年好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呢。”

上官钧就眼一眯:“哦?”

姬安也笑得眼微眯:“当然了,我都没同意。我又不喜欢女的。”

上官钧这才现出满意之色。

随后目光落在木盒中:“那条红绳是什么?”

姬安跟着低头:“咦?怎么还有条红绳?”

他拿起来细看。绳子挺长,看粗细有点像编东西用的那种绳。

上官钧:“这不是四郎放进来的?”

姬安:“不应该啊,这一盒子都是我收拾的……”

上官钧提醒:“你的东西,令堂应该能动吧。”

姬安就“啊”了一声:“想起来了!这是我在月老庙求的!可能当时随手就放了进来,拿这个盒子用时又没拿出去。”

上官钧:“月老庙?”

姬安:“月老是管姻缘的神仙。大盛没有这个传说吗?”

上官钧:“没听过。四郎去求姻缘?”

姬安细细解释:“是我妈住院时听病友说,有座月老庙特别灵,就催我去拜。我一直没找到伴,她放心不下我。她都病了,只要能让她安心,我肯定是要去的。

“那庙还挺偏,我特地请假过去,还爬了半日山才找到。拜完之后求了签,说是按着签词的指引买庙里的姻缘品,以后和伴侣一起戴能保佑婚姻美满幸福——我觉得就是庙里常用的赚钱法子。

“我的签词指引的就是这条红绳,拿来编同心结用的,剪成四段可以编两个。我拿回去给我妈看过这个,就算向她交差了,之后就随便找了个地方放,完全不记得还有这东西。”

上官钧伸手接过红绳,轻轻拈一拈:“同心结……”

姬安笑道:“当时庙里的姻缘品有不少种,其他都是我们那边才用的,倒是这个红绳好像在这里挺搭。可惜我不会编同心结。”

上官钧:“我会。”

姬安后面那句“要不在百宝囊里买本教材”就给卡在了嘴里。

他眨巴下眼,很吃惊:“你会?!”

上官钧点下头:“婚礼上要用到同心结,不过是大的,新郎和新娘各执结的一边走。我想直接拉四郎的手,就没让人准备。”

顿了下,再续道:“当时我学了怎么扎,原想待四郎今年生辰之时,扎一个挂到房中……”

姬安看看他,再看看他手中的红绳:“那我们……就试着编一编?”

上官钧嘴角扬起:“好,很简单。”

他让姬安在床上等着,自己下了床,拿回先前结发之时剪发用的金剪刀,将红绳剪成四段。

接着,上官钧拿起两段:“四郎跟着我做。”

姬安连忙也拿起两段,上官钧动一下,他就跟着动一下。

的确简单,没一会儿两人手中就出现了小巧的同心结。

姬安将两个结并在一块,左看看、右看看:“明明是同样的动作,为什么感觉没你编的好看……”

上官钧拿起姬安编的那条:“我觉得很好。一会儿让何万利看看,怎么弄成穗子,挂在玉佩下。”

姬安想了想,又在手腕上比一下:“两边剩的长度够,可以编成手环,直接戴手上。”

上官钧立刻同意:“也好。同心结小,缀玉佩下不显眼,戴手腕上正好。四郎会不会编?”

姬安当然是不会的。

最后还是从系统里买了教材,两人比照著书里的图一番研究,编好手环的松紧结。

上官钧将自己编的同心结手环套进姬安左手腕,姬安也将自己编的同心结手环套进上官钧左手腕。

红艳艳的小巧绳结,结与结相扣,正如心与心相印。

姬安抓住上官钧的手,眉头一挑:“套了我的同心结,你就永远是我的人了!”

上官钧嘴角高扬,微微低头凑近:“生生世世,你我永结同心。”

话音消失在两人相贴的唇中。

--正文完--

本章完62

丹锦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希望你也喜欢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书尾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