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3章迎春番外(四)
贾家在为迎春的婚事发愁,却没想,转头贾敏就给说了俞志坚的小儿子。
俞志坚从天津知府任上一路高升。
今年刚刚被点为辽东总兵官。
他的小儿子俞沛也才考了举人,如今在国子监读书。
林如海帮着查过学问,感觉很不错的。
因为贾敏,俞夫人也曾到女学讲过两堂课,她对迎春的观感甚好,听到贾敏要把侄女说给她当媳妇,高兴的连虎皮都给她送了一张。
贾赦原还想抻一抻的,奈何当初阴倭国使团的时候,俞大人舍命相助,人家的小子也确实不错。
罢了罢了,就这样吧!
他认命的给女儿走成婚的流程。
好在皇帝给俞大人在京城赐了府宅,俞大人回不来,俞夫人却是回来了。
“大伯娘……!”
看到沈柠替她准备的嫁妆,迎春的眼睛忍不住有些红。
当初分家的时候,大伯娘就帮他们每一个人都争取了三千两的嫁娶银子(产业),并且还让他们自己管理。
那些东西,于如今的他们不算什么,但于当时来说,却是非常的难得。
因为是庶女,再加上父亲久居东院,她在老太太这边,就等于是跟着二叔二婶过了。
父亲和二叔二婶不和,她在这边就属于爹不疼,娘不爱,哥哥嫂嫂也不亲近的那种。
迎春不敢做任何出格事,只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但是,她心里也清楚,她的未来不会有多好。
三个庶出姑姑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她们嫁人的时候,贾家还属于鼎盛时期,等到她……,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像个平常小户一样,得个自由。
曾经,迎春好忧心啊!
直到大伯娘送了她一套《资治通鉴》……
所有一切,就从那时候变了。
她开始和爹亲近,和嫡母亲近,就是哥哥嫂嫂见了,也能温声说几句话。
那些年,他们在东府的凝翠轩边读书,边学着管家。
府里有什么好东西,大伯娘和大哥大嫂,都是先给她们。
哪怕后来转到女学,身为庶女的她,也不曾有过半点怯场。
迎春知道,今天的自己是曾经做梦也不曾想过的。
“傻姑娘,舍不得大伯娘啊?那没事,以后常回来看看就是。”
沈柠看着她长大,其实更不舍。
她捧在手心娇养的小姑娘,真的要被人家连盆都端走了。
可恨时代虽然已经在进步了,但还没进步到女孩可以随便不嫁人的程度。
“就算成了婚,要先到俞大人那边,以后他考官的时候,你们也要回来。”
“……”
迎春伏在沈柠的腿上,只觉眼睛酸涩。
她知道,出嫁了,真的不是想回就回的。
远的不说,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是俞沛身后的女诸葛。
不过回京的女诸葛,在年老的嫡母和大伯娘面前,哭成了傻子。
哭得迎接她的一众人等,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大伯娘,娘,我再也不走了。”
祖母去世,她只能遥遥祭拜。
老太太虽然不是很疼爱她,却也给了她一段安稳的日子。
如今……
“放心,不会再走了。”
邢氏望着这些年虽然远在天边,可是始终能给她撑住腰子的女儿,眼里尽是欣慰和欣喜,“大嫂,皇后娘娘是不是答应你了?”
“是!”
沈柠笑着点头,“女学那边,我已举荐你为山长。”
俞沛外任多年,熟知东北和蒙古,已被封为太子少师,辅佐太子,哪里还会再走?
“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你就得走马上任了。”
“您是老山长,那我不懂的,还能问您不?”
她的三个孩子看到母亲拉着大外婆的手,好像小孩子似的摇啊摇的,简直不敢相信。
“自然!”
沈柠笑着点头。
“大伯娘,您真好。”
迎春再次搂住亲亲的大伯娘,只觉京城的天又蓝又亮。。
探春番外(一)
世人都知贾家的三姑娘是一朵刺玫瑰。
漂亮、能干但扎手。
虽只是荣国府被分家的二房庶出,奈何人家老祖母还活着,人家伯父疼爱,就是隔房的宁国府上下,也都把她当宝贝似的护着。
所以,哪怕二房没一个人在朝堂,待她要说亲的时候,媒人还是踏破了荣国府的门槛。
“这安顺侯府,我看就好的很。”
赵姨娘听说安顺侯府来提亲,喜的见牙不见眼,“姨娘听说,他们家的长子是个病秧子,以后这府里啊,还不都是二房的?”
“姨娘胡说什么呢?”
二姐为什么没有嫁武将?当然是因为他们家不适合再跟军中有太深的关系。
探春早就清楚自己的未来。
“父亲母亲虽然不在了,还有祖母大伯他们,我的婚事……,您别管。”
安顺侯府为何找她?
当然是因为大房是原配所出。
继夫人想要借着贾家,给她儿子抢位呢。
这样的事,她都不屑的很,更不要说伯娘他们了。
“我怎么能不管,”赵姨娘急了,“大爷去族学教书,不考官了,宝玉又至今没有下场,你再不说个好点的婆家,以后你弟弟……”
“姨娘,儿子会考官的。”
贾环在旁边打断母亲的话,“三姐姐这边,以后儿子给撑腰。”
大哥的学问好的很。
今年考中进士的先生都说,大哥只要下场,不说一甲,弄个二甲进士及第绝对没问题。
但大哥的脾气……
贾环也觉得大哥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探春当初劝过,奈何姨娘不肯,她也没办法。
如今想要再投,闵表哥早就不缺银子了,宝姐姐在为皇后娘娘办事,更用不着外面的银子。
“行吧行吧,我是管不了你们了。”
赵姨娘很是挫败,她去找老姐妹周姨娘诉苦了,贾环没追,站在那里道:“姐姐别担心家里,还有我呢。”
大哥那里的兰哥儿也不会差。
“再有人提亲,只要你喜欢便好。”
大姐姐嫁的好,时不时的还能回来,大姐夫也把他们当亲弟妹来疼。
二姐姐虽然远嫁了,日子也不会差,俞大人和俞夫人都亲自来信夸了她。
说起来两府四个姐妹,就他姐姐在出身上,要被人挑剔些。
贾环其实更心疼她。
“姨娘胡说,你也在胡说了。”
什么叫她喜欢便好?
她认识谁是谁啊!
“行了行了,我这里不用担心,你去看看姨娘吧!”
探春推弟弟走。
贾环无奈,只能说明儿再来。
探春头疼,站到青花缠枝大缸前,看里面的鱼儿嬉戏。
她烦心的时候,或者用眼过度的时候,都会过来看小鱼玩耍。
“姑娘!”
侍书匆匆过来,“老太太让您过去呢,大奶奶的婶子并两个妹子来了。”
“大嫂已经过去了吗?”
“就是大奶奶陪着过来的。”
探春忙接过小丫环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手,就往前院去。
果然,贾母房里已经欢声笑语一片。
探春拜见了长辈,又和李纹、李绮彼此见过,说了半天话,这才带着两姐妹到后罩房安置。
李家婶娘早两年就进京了,如今住在大嫂娘家。
不过,两边因为大嫂也时常走动。
老太太心疼大嫂,又喜欢女孩子,就常留她们在这边住。
几个人彼此都不知道有多熟悉。
“三妹妹,你猜我们今天过来的时候,遇到了谁?”
“谁?”
“薛家叫宝琴的妹妹,她要成婚了。”
“和梅翰林家吗?”
“不是!”
李绮摇头,“梅翰林家一直装着不知道他们进京。”
当初他们是一起坐船进京的。
“宫里的宝大姐姐直接就让薛家大爷和二爷去退了婚,她如今嫁的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听说皇上也点了他进翰林院呢。”
啊?
那可太打脸了。
探春的眼角眉梢忍不住就带了笑。
探春番外(二)
女孩子们到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
探春早就看梅家不顺眼了。
因为大伯母邢氏的侄女邢岫烟和薛家二房的薛蝌成亲,宝琴也常跟她嫂子过来。
只是老太太因为薛姨妈和嫡母,不太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姐保驾护航。
探春知道薛二哥哥是疼妹子的,他们二房的产业,几乎划了一多半给他妹子当嫁妆。
宝琴嫁到陆家……,从薛家这边看,陆家是天作之合。从陆家这边看,薛家也是天作之合。
不过,皇后娘娘可以说幸好剩下了,但妹妹还小,传这样的话……
“我就只在家里说。”
贾玥抱着姐姐的胳膊撒娇。
李家家风好,她不担心李纹姐妹在外面乱说。
再说了,皇后姨母说那话,就是给别人听的。
那些人看不起陆家。
听说就她侄子被剩下了,她还跟她娘吐槽过。
“哈哈,我们也只在这边说。”
李纹大笑。
后罩房一时快乐无比,女孩们的笑声让贾母脸上的笑容都多了些。
不过,这一次李婶娘是过来给探听贾母口风,给探春说亲的。
“……是南阳我娘家那边的侄子,今年十七,才考中举人。”
该寒暄的,都寒暄的差不多了,李婶娘开始说到正事,“我娘家在南阳也是大族,堂弟在任上没了,弟媳性子单纯,那家里啊,一直都是我婶子当家。”
大家族争产,表面不见血,其实内里血流成河。
也幸好她婶娘辈份高,压住了。
但婶娘年纪渐大,三年后侄子考中还好,这要是考不中……
几代在族产周边置的产业,只怕都要被吞并了。
听到她进京,和贾家这边还走的近,她堂婶就生了点希望。
“其实中了举人后,他也该进京赶考的,只是他娘突然之间生了重病,这才误了的。”
事实上就是被暗算了。
某些人就是不想他进京赶考。
生怕他考中了,再看不上她们娘家的姑娘。
这事虽然在最后查清了,也给了惩戒,可对外,一家子还是和和气气。
李婶娘因两个女儿也进了女学,跟着长了不少见识,对娘家这事,心里挺不舒服的。
一个进士对家族有多重要啊!
那几个糊涂人,就那么生生的给堵在了家里。
“唉,我老了,这事儿……”
贾母看了一眼脸上有些僵的大孙媳妇李纨,道:“得听她大伯的。就是东府那边,我那侄媳妇一向疼爱三丫头,只怕也会过问。”
少年举人确实挺好,但大昭的少年举人多着了。
“这样,回头我跟她大伯说说。”
“那好那好。”
李婶娘也没想过一下子就成。
侄子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长辈帮衬。
家世跟贾家更是没法比。
可能是所有跟贾家提亲的人中,最差的一个。
但不说一下,心里总是不得劲。
她来说了,成不成的,就看天意了。
李纨没想到,她婶娘是来给三妹妹说亲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不想离家太远。”
探春这样道:“大哥说,唐家在京城独木难支,就更会倚重贾家,以后我想回家,会容易许多。”
贾珠跟她说的可多可多了。
什么唐嘉树的性子好,亲事成了,他会拉他到族学附学。
这样跟贾家就更加亲近了。
但他们家老太太的身体不太好,唐嘉树最开始的官途大概不会很好。
不过稳扎才能稳打。
这世上,厚积薄发的文人,比比皆是。
大姐去南边,二姐去北边,四妹妹每每想起就眼泪汪汪。
搞的她也心酸的很。
尤其最近家里给她说亲以后,四妹妹晚上都常常歇在她屋里。
“……确实如此!”
沈柠牵了探春的手,其实也不想她远嫁。
红楼里,探春嫁的多远啊!
大概一生都不曾回来过。
想家了,只能在梦里。
可是梦醒……又该有多伤心?
“唐家既然迁来了京城,那自然是以京城为家。”
京城可做的官多着了。
沈柠看出来了,唐家老太太大概也是怕了,只想她孙儿平安一生了。
既然探春也愿意,那就愿意吧!
婚事就这么定了。
赵姨娘心酸且高兴的发现,加上男方将要送来的聘礼,以及老太太和东府大太太等人给的添妆,女儿的嫁妆光现银就有五千两。
再加上庄子、铺子、屋子等等,三万两都打不住。
哎呀~
这么多。
一想到这么多都是女儿的,她是又高兴又难受。
高兴的是这些东西都是女儿的,是可以传给外孙的私产。
难受的是儿子以后怎么办?
东府大太太准备的老酒啥的,可只有女儿的,没有儿子的。
而且那一位一直重女轻男,珍大爷都那么大的官了,手上的银子从来都没超过二十两。
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给,能给环儿吗?
赵姨娘郁闷的要死。
“儿孙自有儿孙福,环儿已经很好了。”
赵姨娘不知道,周姨娘有多羡慕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爷是不会再去考官了,二爷又志不在官场,我们二房啊,以后还要看环儿。”
她没孩子,但大爷贾珠是个知礼的,这些年从来没短过她什么。
二爷宝玉也是好孩子,能文又能武。
老三环儿跟着两个哥哥,也上进的很。
对比去世的老爷,他们三个,在周姨娘看来,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他好生读书练武,以后考了官,什么没有?”
三千两的嫁、娶银子,在这京城不算少了。
更何况,环儿他们以后还能分二房的产业。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周姨娘知道,二房的产业,在贾珠夫妻手里没有败落,他们早年支持闵健柏和薛家的商队,赚过不少,就算后来两家的生意进入平稳期,大爷不想分人家的肥,又迅速退了股,也比老爷在时多了不少。
“你呀,就别想那么多了。”
赵姨娘无可奈何,她想多也没用啊!
儿子、女儿都不是能听她的人。
她老实下来了,但唐家那边,却没法老实。
尤其听到唐嘉树攀上荣国府这门亲后,老族长并两个族老直接从老家杀了过来,要帮他主持婚事。
当然,随同他们一起的,还有好些个适龄的族中男、女。
大家都盼着,他们哪一个再得了贾家的青眼。
哪怕只是普通族人呢,也是可以嫁,可以娶的。
只是……
愿望都是美好的,事实却是……
唐老太太年纪大,唐夫人身体不好,探查到族里的意图的后,一家人气得要死。
唐嘉树愁了几天,生怕又闹出什么丑事,在取得祖母和亲娘同意后,亲往贾家求见大舅哥贾珠,红着脸,请他帮个忙,接下来的纳征、请期、亲迎等,带贾家人防着唐家人些。
贾珠挺无语的。
不过,忍不住又有点同情。
“这事……跟我说,你都不如直接跟三妹妹说。”
他三妹妹可是带刺的。
两府管事最怕的就是他三妹妹。
因为三妹妹,两府的各种采买,价钱下去了好几倍。
只厨房一项,东西两府每年省下的就不止千两白银。
“你等着,我让人帮你问问她。”
贾珠对自己的妹妹很有信心。
唐嘉树挺忐忑的,不知道他家这样的事,探春一个女孩子能如何破局。
反正他是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
不过,他想不出来,探春却干脆利落的找了贾玥,转头姐俩个就把皇后娘娘赐的嬷嬷送到了唐家,美其名曰,教规矩。
有多少人想求皇家的嬷嬷教规矩而不得?
如今有了,只是这跟他们想的不太一样。
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乃至端一杯茶喝一口水,都有各种成例的做法。
简直了……
不过几天,唐家的一群少爷、小姐就叫苦不迭,真是啥心思也不敢有了。
可是不敢有,不代表人家嬷嬷就要走。
餐桌礼仪、待客之道、着装打扮,甚至交谈分寸都要从头学。
从小养成的习惯,改起来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于是还没嫁进唐家的探春,就把唐家一众人等吓得不敢吭声。
唐嘉树好奇看着,感觉被他媳妇打开了一扇别样的大门。
纳征、请期、亲迎,一直到入洞房,他的婚事前所未有的顺当。
就是成婚当天的喜酒,也没人敢灌他。
他激动且羞涩的掀了探春的盖头,只觉媳妇漂亮的不似人间女子。
第364章宝玉番外(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