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黛玉长嫂

关灯
护眼
第 53 章 赴宴之前 何掌柜道:柳小姐如今是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53章赴宴之前何掌柜道:“柳小姐如今是千……

何掌柜道:“柳小姐如今是千总太太了。”

明瑶华和黛玉皆露出一点意外之色,但两人都同样聪慧,稍稍一想就猜到是为何。

柳妙茵的夫家单家是漕运上的官儿,且当初平昌郡主提醒了她们一句话,想来单家和权贵、盐商有利益勾结是差不了的。

虽然不知沉盐案单家是否从中插一脚,但几家盐商都被抄家流放了,柳家和单家就得长久地少一笔入账,而打这样一整套首饰得耗费三个月到八个月不等的时间,对得上柳家和单家的情形。

黛玉接过明瑶华手上的首饰图册,将这套累丝蝴蝶花卉的头面一件件看了,问道:“何掌柜,这套头面一共价值多少银子?”

何掌柜误以为黛玉有意买下这套头面,笑着回道:“一共是六千八百两银子,小姐若是看上,只需六千两银子便得了。”

黛玉顺手将册子放在桌面,道:“我看这上头錾刻的纹样虽然是常见的花蝶图样,但细节处颇为别致,当初画图纸时单太太可是提了她的想法的?”

“小姐说的正是,单太太折腾了八次,才将首饰画稿定下。”提到画稿,何掌柜便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碍于这是在主顾面前,不好抱怨别的客人,只能忍下等回去再和银楼里的女伙计们发泄怨气。

黛玉微微笑道:“既然这样,这套首饰我家却不好买下了。不只我家,扬州城内买得起这套首饰的人家,或是不愿买别人定的首饰,或是不敢买,担心戴出去被单太太看到了闹出不快。”

细算算,扬州买得起几千两首饰的,除了官家女眷就是富户,官员女眷买整套首饰多是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当家太太少有买几千两成套首饰的——这是黛玉回扬州后去各家赴宴观察出来的——官太太给女儿置办嫁妆哪儿有买别人不要的首饰的理儿,这个意头就很不好。

而富户买了,哪日佩戴出去被单太太看到,记恨在心,岂不是白给自家招事。

黛玉没有说出来,除非何掌柜瞒下这套头面是别的顾客定制又不要的,但扬州不大不小,即便卖出去了,也有事发的一日。

何掌柜脸庞染上愁色,她一是想快些卖出这套首饰,二是想讨好林家,才提起这桩事。

不曾想内里还有这个隐患。

到底是她接触的官员太太少了些,没想到这点,也幸好有林家小姐点明,不然她得罪了人还不知道。

绮罗绣坊的绣娘给何掌柜出主意:“不如将这套头面送去其他州府的店铺,不在扬州,也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绮罗绣坊偶有这样的事儿,客人下了定金,衣裳做好了却不要了,便会将衣裳运到其他府城的成衣铺子里卖出去。

在主顾家里不能唉声叹气,不能愁眉苦脸,何掌柜脸上恢复了笑意,道:“这正是我为难的地方,银楼东家做的是别的生意,只在扬州开了一家铺子。”

若是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宜想说交给夫子的文章不需要如此鞭辟入里,耗费脑子,不然他也不至于字迹潦草,但一想到这是自己自愿跟友人们提高进度学习,他真不愿意也没人逼他,便听劝地换了笔,平复心思,重新蘸墨,再下笔果然字迹清秀了许多。

林明霁也来看他的文章,点出一处用错的典故,再给他细细讲了破题思路,并取来一篇林如海亲自撰写的与漕运整治相关的策论给他看。

几人上进好学,府学夫子们看在眼里,甚为欣慰,尤其沈教授还是沈文石的叔父,暗中叮嘱了沈文石:“你们若有不懂的,尽可以来问我。”

府学黄字班的学子形成了好几个小团体,有些是盐商家花钱进来旁听的,有些是独行侠,有些三五人亲近交好,虽然都知道林明霁是盐官家的公子,但林明霁在府学一向不谈家中事,且从不应邀约一起出去秦楼楚馆吃酒耍乐。

既然无法交好,无法从林明霁身上获利,时日久了,大家也就把他当普通同窗,不甚关注。

只有季则,因学着林明霁的行事作风,成功在同窗和乡邻中经营出了好名声——他无意中得知林明霁认祖归宗前住在金鱼巷,还悄悄去金鱼巷打听林明霁的为人,金鱼巷邻居一句句数出林明霁的好处,季则旬假回家也试着免费给有需要的乡邻写信,或是教村里的小子们认些常用的字,如今季家人走出去,村里人都夸,季则父母哥嫂脸上有光,季则在季家隐隐有了说一不二的地位。

除了打听林明霁,他还听到金鱼巷的居民提及秀才娘子——林明霁之妻,都说她温柔和气,贤惠大方,那样惊鸿一瞥的美貌却无人提及。

季则抽回莫名的思绪,他因学着林明霁尝到了甜头,看到林明霁钻研经义策论,他虽不知为什么,但也跟着发狠地往深里学,若有不懂的,便去问几位训导。

时间一日日过去,今年运送贡品的船只离开扬州码头,北上京城。

进了八月,就到了冯知府次子成婚的日子。

这还是头一次去知府家赴宴,出发前,明瑶华仔细和黛玉说了冯家的人口。

“冯知府年将五十,膝下有四个孩子,两个嫡子,两个庶女。长子二十有五,已经成家,考了秀才功名就再无寸进,我听人说他提过几次想例监去国子监读书,但冯知府担心他在外头无人管束学坏,拘着他不许去,如今在城外松山书院读书。”

“次子十九,院试还未过,娶的妻子是苏州乡绅的女儿。”

“两个庶女是在知府夫人跟前教养长大,吟诗作对进退礼仪都好。这些你心里头知道就好,咱们是客人,只管吃席玩乐就好。”

黛玉笑道:“我知道了,多谢嫂子告知我。”

第54章黛玉宝琴初见明瑶华和黛玉坐上马车出……\\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