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黛玉长嫂

关灯
护眼
第 71 章 史鼎封侯 明瑶华回到清晖院,奶娘才给…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71章史鼎封侯明瑶华回到清晖院,奶娘才给……

明瑶华回到清晖院,奶娘才给好姐儿洗了澡,换了干净的小衣裳,因前几日剃了头发,头上带着一顶浅碧色的小帽。

她换了身家常衣服,坐在正房里,抱着好姐儿互相逗笑,一边问道:“怎么这时候给她洗身子?”

跟着好姐儿的唐嬷嬷笑道:“方才好姐儿弄脏了裤子,天又不冷,索性就叫水来给好姐儿沐浴洗身了。”

好姐儿一个吃奶小肉团,身边有一个嬷嬷、四个奶娘、四个小丫头轮流伺候,抱到明瑶华跟前时,总是香喷喷的。

“嬷嬷和奶娘们都辛苦了。”

明瑶华暗想,幸好有奶娘们照料女儿,不然她是别想有时间有精力开铺子了。

又想*到,若不是林明霁认回了林家,还是秀才功名,她也不敢开铺子,而是低调地做药皂批发给伍兴儿,闷声赚钱。

唐嬷嬷道:“照顾好姐儿,是奴婢们的分内之事。”

话是这么说,但下人做事尽心,也要适当给予奖励,明瑶华笑道:“你们做事尽心,我都看在眼里,等中秋那天少不了给你们的红封。”

唐嬷嬷和屋内的奶娘听了这话,忙笑着谢起来。

明瑶华摸着好姐儿的小肚子,奶娘忙道:“奴婢喂过奶了。”

明瑶华笑道:“既如此,我亲自带她午睡,你们都回房歇着去吧。留两个人在门厅守着就行,一会儿清风和朗月来了也叫她们回去歇着,下午再过来。”

“是。”

明瑶华抱着好姐儿进了内室床上,好姐儿的眼睛睁着,又圆又大,看得明瑶华的心都要化在里头了。

她取出一个小枕头,将好姐儿的小脑袋放上去,笑道:“乖乖小宝贝,陪着娘躺一会儿。”

好姐儿咧嘴笑,发出意义不明的咿咿呀呀声,小手攀着明瑶华的手腕,冷不防在明瑶华的手腕上抓挠出一道痕迹。

“小坏蛋,让我看看。”明瑶华任由她抓,等她满意了才慢慢将她的手拿开,仔细一看,原来是指甲长出来了,“只记得给你剃头发,却忘记给你剪指甲了。明儿就给你剪了去。”

不然照顾她的奶娘们就要遭罪了。

好姐儿的小手张握,总想抓住点什么在手心,明瑶华就取了一条干净柔滑的手帕给她,倒把她乐的不行。

玩了一会儿,好姐儿就渐渐迷糊,缩在明瑶华怀里睡着了。

明瑶华一边轻轻拍着她的屁股哄她,一边想着,林明霁在金陵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大景朝的乡试在八月九日、八月十二日、八月十五日三天,但因考生众多,每场都要提前一日进考场,所以说起来是每场间隔两日,实则只得休息一日,又要再次排队进考场。

不提考生的学业水平,单是比拼心理抗压能力和身体素质,就能刷下去一批人。

沈教授曾和过了科试的府学学子们说过:“每年秋闱,都有一个两个在贡院发疯的考生。哪个倒霉的被发疯的考生撕毁或是弄污了考卷,只得等下一轮乡试了。平白又要等上三年。”

当时一众学子都听得愤怒不已。

林明霁在第一次院试时,右手就被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掰折过,更是心有戚戚。

此次来了金陵应试,一行人——包括周从宜和沈文石和另外两个府学同窗,都住在林家位于乌衣巷的一处宅子里,互相帮着看彼此的文章,除非必要,鲜少外出。

等到八月初五这日,五人才结伴出去贡院门口看一圈。

贡院是朱红的大门,上方悬挂着气派的黑底金字牌匾,只匾额上“贡院”二字,足以让考生们看得心潮澎湃。

周从宜道:“我能进去这一遭,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心满意足了。”

他哥哥便是个普通秀才,连科试都没过,他好歹比他哥哥强些,能来这贡院龙门走一回。

林明霁笑道:“还未进去,就说这样的丧气话,幸亏伯父伯母不在这儿,不然你说这话就是在讨打。”

周从宜摸摸脑袋,嘿嘿笑了。

另一府学同窗道:“也不知这次有多少应试考生,唉,本来我也不紧张,一到了这处,想到大后天就要排队进考场,心里就慌得厉害。”

沈文石身边都是合得来的同窗,他心里也憋着一股气,势要让他父亲对他另眼相看,便笑道:“你怎么也说这话了,走走走,看也看过了,赶紧回去,再看下去,你们一个个都要心慌起来了。”

几人往回走,林明霁边走边回头看贡院大门,总觉得这处熟悉得很,好像他来过这里似的。

但他从出生就没离开过扬州,哪里能见过金陵的贡院?

林明霁又觉奇怪,又觉好笑。

明瑶华小憩醒来,好姐儿还在睡着,她轻手轻脚地起来,抿了抿头发,出到侧间,灵儿就来小声道:“大奶奶,伍管事和他母亲说有事要告诉您,在花厅等了有一会儿了。”

伍兴儿的母亲?李大娘也来了,能是什么事?

明瑶华道:“你进去守着好姐儿,我去花厅看看。”

清风和朗月不在,底下的慧儿秀儿跟在明瑶华身后,到了花厅,伍兴儿和李大娘对面而坐,两人的桌上都摆着茶点。

李大娘不比伍兴儿,时常要来林家给明瑶华送账本,她是实实在在的许久不见明瑶华了,乍一看她衣着气度都不同于在金鱼巷的时候,不由夸张地恭维夸赞,嘴角几乎要弯到两腮,道:“久不见明娘子,您真是越发气派了。”怨不得被刁钻亲戚缠上。

明瑶华在主位坐下,笑道:“李大娘也比以前说话好听了。”

伍兴儿道:“娘,你快说正事吧。”

被儿子催了,李大娘也不再闲话,道:“明娘子,今儿我来,可是有桩事要告诉你。”

李大娘说的便是明立辉及其儿子去金鱼巷打听她的事。

说来也巧,明立辉来到金鱼巷,在巷子里遇到的第一个人竟是抱着孩子的徐氏。

他一问姓楚和姓明的夫妻住在哪一处宅子,徐氏就意识到他是要找谁了。

徐氏也是个机灵人,看他说话的语气就知道他找明瑶华没好事,就问明立辉:“你是这户人家什么人,你不说,我可不敢随便告诉你,谁知道你是不是什么恶人。”

明立辉便道:“我是她大伯,我就姓明,是她父亲的亲兄长。”

大伯?

之前明娘子住在金鱼巷时,从来没见他来看望过一次。

哪怕是提两把菜来都算他的心意。

徐氏自知年轻,不论是套话还是其他,都对付不了这人,恰好伍兴儿和李大娘都在家,便将人引到伍兴儿家里,暗中和李大娘说明缘由,由李大娘套他的话。

将话说清楚,李大娘啧啧称奇:“这徐氏,是有些小毛病,但还真是向着金鱼巷的自己人,没乱说话。”

又道:“明娘子,有句老话说得不错,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您如今富贵了,昔日那些亲戚,免不了要攀上来的,我们虽没有说,保不齐他能从别处打听到消息,您得有个打算才是。”

原来是她的堂伯,明瑶华玩味地笑了。

明瑶华谢了李大娘的好意,命人装了一包日常吃用的玩意儿给她,另有一份给徐氏的,也托她带回去。

母子二人走后,明瑶华狠饮了一碗茶,心想,来得正好,正好让明甫光练练手。

在明甫光考取小三元、获取秀才功名之后,她就想到某一天明立辉会找上来。

明立辉一家吃过了她爹带来的好处,要是知道明甫光成了秀才,可免八十亩土地的税赋,不缠上来才怪。

明瑶华曾经问过明老爹,为何要忍着堂伯一家?

拿着她家的地转租出去就不说了,还时不时上门提起当年如何如何,带着一家七八口人在她家连吃带拿。

她问了几次,明老爹才和她说了。

当年明老爹是寡母带幼子,明立辉的父母确实帮过他们家,寡妇过日子总有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是明立辉的母亲帮着骂回去,护着明瑶华的奶奶。

所以明老爹有本事之后,对这位堂兄多有忍让。

这也说得过去,明瑶华再也没说过这位堂伯的不是。

直到明老爹只剩一口气时,卖了名下的地,没有告知明立辉。

他生了怨气,竟是一家子人,没一个出面明老爹的丧礼,甚至还劝着一些村里人也别来。

幸而并不是人人都和明立辉一般没良心,明老爹的丧礼体面地过去了。

只是明瑶华还记着这个仇,想起来就怒不可遏。

明瑶华为家事愤怒,洪熙帝在为国事愤怒。

太极殿内,洪熙帝跪在太上皇跟前,举着一本奏折沉痛哭道:“父皇,边境传来消息,延绥,兵变!”

军队哗变,小则边境不稳,大则危及京城。

太上皇瞪着越发浑浊的双眼,焦急道:“怎会如此,是谁,谁作出的乱子?是归附军兵变还是景朝军队兵变?平息了没有?”

若是归附军兵变还好,左右不是景朝的子民,不忠心也是有的。

若是连景军都哗变了,才是大事。

戴权接过洪熙帝手里的奏折,走到太上皇身边,打开看了,简明扼要道:“回皇爷,是景军哗变,保龄侯之弟史鼎已然斩杀哗变首恶,还有,还有逼兵哗变的将领。且史鼎已经筹措饷银,安抚军心,带兵击退一队叩关的外敌。”

“还有叩关犯边的鞑靼人?”太上皇气血直往头上奔涌,双目和脸皮都在发红。

洪熙帝悲痛大哭道:“父皇,是戚家和马家的人,仗着祖上的功绩,在延绥边境作威作福。军队兵变,就是因为这些人贪污粮饷、将领苛待士兵,有的还驱使普通士兵为其耕种私人田地、修建私宅,稍有不从,便当众鞭笞,而后若是夏日便于日头下暴晒,冬日便只着单衣于寒风里罚跪。更甚者,还会上杖刑,将不服者活活打死。”

洪熙帝一口气说了一连串的罪名,饱含悲愤,虽带呜咽哭腔,但字字清晰传到太上皇耳朵里。

襄阳侯戚家,治国公马家,都是他的心腹,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勋爵人家,都是他的心腹,他昔日的心腹,或者现在的心腹。

在太上皇羞怒之前,洪熙帝道:“父皇,是他们辜负了您的信任!死不足惜!”

太上皇被巨大的怒火冲上头,脑袋隐隐作痛,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他强忍下,对洪熙帝道:“你起来,坐着说话。”

小太监赶紧去扶着洪熙帝做到椅子上。

太上皇道:“戚家和马家,你查清楚了,该如何就如何。但不要牵扯到其他人。”

若要硬保这两家,朝廷百官如何看他?

当弃则弃。

重要的是不能查下去了,万一查到他的另一个儿子身上,他老了,经不住儿子互相残杀了。

洪熙帝道:“史鼎立了功劳,也当封赏。”

太上皇忍着头痛道:“你想如何赏他?”

洪熙帝道:“其兄袭了祖上的爵位,史鼎比其兄更出色,不好叫他屈居其兄之下,他又是在边境立的功劳,就封他一个忠靖侯如何?”

“就如此吧。”

洪熙帝刚走,太上皇就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去,请太医来。”

第72章乡试结束后八月初八,林明霁一行人早……\\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