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阿姐此次就是帮着父皇完成留质?”水知寒兴奋的说道。
“嗯。”长公主点点头,“顺便能收些粮食也不错,虽然不能立时解决灾后诸事,但是有粮就能让灾民活下来,江山社稷也就安稳了,咱们就算赢了。”
水知寒点头:“是啊,阿姐,百姓何其无辜,受此天灾。”
长公主安慰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家寒儿会成为一代圣君。”
水知寒听了眼睛神光迸发,似乎全身充满了力气。
☆、第一百一十章
今天对于遂林村的村民来说,是个展示奇迹的时候!十日内红薯秧子急速生长,光看着荒地上的变化,密密麻麻的藤叶,就知道这地的庄稼生长的有多么的好。新老村民们都觉着要不是自己知道原先这里是荒地,一定会觉着这就是上等田,而且是上等田里的优等田。
全村的壮劳力都集中在这里,等待着提供秧苗的遂林侯。绵里和步琪出现的时候已经很晚,暑气已经上涌,加上这里人流密集,绵里自己都觉着有些燥热,她对着步琪絮叨着:“你看看,这里多热,等下收地,更是脏乱,琪儿现在回去可好?”
步琪听了白了绵里一眼:“既然来了,哪里有回去的道理。再说我没有那么娇气,我还想亲眼看看你说的这种作物的厉害,真得能达八百之数?”
绵里摸摸额头:“具体如何等收上来上称就知道了,毕竟是第一次种植,也不知道水土能不能服。”
听了绵里的话,步琪白了她一眼:“要是不成,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劳力?”
绵里呵呵笑道:“给豚圈里加些餐食也是可以的。”
小英挤开乡民,跑到绵里跟前:“六爷,开始么?”
绵里打量着身前跃跃欲试的后生仔,她点点头:“就从这块田里开始吧!收了上来就直接磅秤!只称果子。”
小英听了,连忙对着下面的村民们喊了一嗓子!于是只见拿着木掀的村民们呼啦啦的进入了绵里跟前的土地里。只见阿迪跑在最前面,就拿着个竹具撅着土,慢慢的看着了红皮的果实,他开始仔细起来,以免弄坏了果,只见慢慢的有比他拳头大小的红色果实出现在了眼前,等拔了一会土,他估计差不多了,就扒着秧子往外薅,只见在他大力的作为下,一大串的红色果实出现在他面前,他赶忙拿着自己衣服兜着,冲到了绵里面前:“侯爷,奴敬献新果。”
绵里看着了红薯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也是一愣。虽然有记载,这个养活了一个华人古代两个盛世皇朝的口粮很厉害,但是没想到结果率有这么高,这里可不是熟田,这一株少说也有15斤吧?虽然与自己记着的资料相差还远,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了不得数据了。
阿迪跪在地上,喜极而泣:“侯爷,大丰收啊!”
紧接着地里接连传过来惊呼声,接着秋儿抱着一个大大红薯跑了过去,只见小脸和身上脏兮兮的,但是那样子就如同得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贝,他冲着绵里和阿迪喊道:“侯爷,阿爹,看我,我捡着的!”
秋儿整个小脸红通通的,原来大人们拔了秧苗上的那一串果实,留在土里的就是小孩子们就挖,没想到因为阿迪走的急,他□□的那个坑洞里还有个大家伙。
曲明呈都族老看着了,都赶忙跪下来,敬苍天,接着就对着绵里报喜:“侯爷大吉啊!今岁遂林不缺粮了!”
一时间新村民喜极而泣,老村民们也跃跃欲试,都想着自家新开田地里是不是也有大家伙的红薯长着。一亩地很快就被收了干净,接着就是磅秤,足足忙了半个时辰,小英才拿着数据走了过来,那样子如喝醉了一般。
小英看着了绵里和步琪,才好似清醒过来:“六,六爷,亩产已经统计出来了。”
绵里笑呵呵的看了眼步琪:“奥,多少?可有八百斤?”
小英攥着手里的记录,有些颤巍巍的说道:“不是八百斤!是将近两倍!六爷,足足一千四百八十斤之多!!有些断裂的,还没收称,想来应达到了一千五百斤!真乃大丰收啊!”
旁边的族老也都愣住了,不敢置信的跑到了磅秤的地方,只见附近的村民都有些癫狂了,曲明呈和刘老汉直接扔起了冠帽,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飞舞,他们失态的扑倒在绵里面前:“天降祥瑞啊!天佑我大玥!侯爷,这可是大丰收啊!小老儿等祈求侯爷开丰收祭!”
绵里听了有些撮着牙花子,她听着祥瑞自觉着不是啥好事,眼前貌似出现了那个长公主眯缝起来的眼睛。种子会不会如药方一样不保啊!
步琪看着绵里又愣神的没有理会族老,她忙扯扯绵里:“里儿,丰收祭,可是大祭祀,丰收了要当天举行的!”
绵里听了呲呲牙:“各位长者依照惯例就可,不过还是要将所有的庄稼收了才行啊,我们还要接着种植第二季呢!”
没想到绵里说完,附近的村民都倒抽一口凉气,两个族老一下子又是匍匐在地,曲明呈看着绵里不自信的问道:“侯爷,这,还能种第二季?”
绵里看着他无辜的说道:“嗯,看着现在这天气,应该还能种个两三次,但是你也知道这些秧苗,都需要法力加持才可,如果单凭自己育苗也就一季,没办法谁让咱们缺粮呢!”
曲明呈听了,都赶忙问道:“可是对侯爷有妨害?如果有的话,还请侯爷保护自身!一季我想就能够附近三村活命了。”
其他二老也赶忙附和。
“多谢长者关心,可是今岁人多,口粮不但要有,咱们也得留种,所以还是多种几次,至于我自身,我会量力而行的。”绵里刚说完,步琪就在旁边扯扯她的袖子,绵里侧头安抚的对着步琪一笑。
曲明呈等人老泪纵横,连道那就好,那就好。
绵里怕曲明呈等人再受刺激,赶忙说道:“众长者赶紧安排了人下去农收吧!小英,这些都一一的称量,计算下,看看均产有多少。”
小英听了赶忙应着!这里的三成可都是绵府的,由不得小英不仔细。她和小路带着几个家仆扛着称就是团团转,最终统计出来最低一千二百斤,最高约有一千八,主要还是追肥等经验,一千八的基本都是十年以上的种植老手,有些人看着自己地里产量少,都臊的红红的,毕竟同样的秧苗同样的土地,相差了几乎以前一亩地的产出,同村的人怎么看,莫不是这家是懒汉?可是懒汉都能种出来这么多,一时间绵里承受了不少惊为天人的目光。
绵里经过喂药后,这样的眼神看过不少,已经免疫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