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文里做极品

关灯
护眼
第 110 章 回到宁市她暂时不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10章回到宁市她暂时不急

程玉颜自然也没忘记关心祝成蹊这几天的情况。

等听到她说这两天和周杭生在一起的时候,程玉颜的小脑袋瓜立马拉起了警报,匆匆问道:“他又找你干什么?”

这时候电话漏音,祝成蹊不想让边上的周立新知道太多,就掐头去尾道:“我去看他们的草编做的怎么样了,这不是快要到交货到时候了嘛,我不放心,想着先去看看情况。”

努力歪着脑袋,贴着程玉颜听电话的周立新果然大着嗓门问道:“喜宝啊,周知青他们那边的草编没啥问题吧?”

祝成蹊回:“没问题,周杭生人很仔细,我也大致看了看,没有弄虚作假或者以次充好的,所以叔你就放宽心吧。”

周立新赶紧又叨叨着“这还差不多”之类的话,然后拐着拐着又开始心疼那些分出去的单子,并继续追着祝成蹊问。

祝成蹊只好敷衍了他几句。

程玉颜也只当祝成蹊是真的单纯去看草编,虽然她心里仍觉得周杭生没安好心,但想了想,还是什么都没说。

在祝成蹊和程玉颜他们联系的时候,周杭生也和家里面联系上了。

他其实在送完祝成蹊后就想给家里打电话了,但又想到他们眼下在一起过节吃饭,他要是打电话过去,怕是要被很多人围观问这问那,最终才改成了今天。

周杭生的父亲是孤儿,不知道姓什么、哪儿人,还是当年周家老两口在长征路上捡的。

当时两位老人刚刚初为人父人母,但因为长征的缘故,不得不把刚出生的孩子托给当地的老乡,自己跟着部队转移。

所以在长征快要结束的时候捡到周父,又见他格外乖巧又粘人,便一时心软,将周父带到了了会宁,还让他随了自己的姓,起名周会宁,但老两口当年留在老乡家里的那个孩子却没有保住。

也因为爬雪山过草地的关系,老两口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孩子,便也没强求,陆陆续续又捡了好几个回家。

直到四三年,他们才生了一个女儿。

认真算起来的话,这老两口收养加亲生的一共有七个。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留在首都工作,但他的那些叔叔阿姨怕老两口孤单,送了好几个小孩子过去陪他们,再加上在首都的三家,每次聚在一起至少要两三桌子才能坐下。

要是他的电话打过去,怕是要被这些人问的一个头两个大。

但他这会儿也有些头大,因为两位老革命也一样没少问。

周杭生只能实话实说自己看上了个姑娘,想要先抓住她的胃。

这给老两口高兴的,自己的白菜……呸!

自家的猪居然学会拱白菜了。

等从周杭生嘴里知道祝成蹊的信息后,他们立刻想到了去年收藏的那份报纸,赶忙找出来看了看,心里更是高兴的不行。

一边连连感叹臭小子有眼光,一边开始在屋里翻箱倒柜,要给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这种,几乎没有任何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也难怪眼下国内的工艺制品在外国人眼中属于不好看,只配在低端市场生存。

所以,她想用绒花做高端市场是有很大可能的,但是必须要先把手艺人弄过去。

不管在哪儿,祝成蹊都很容易混得开。

她先自己给自己开了封介绍信,说她是迎胜村派过来学习绒花手艺的,先去了当地的制艺工厂。

和很多影视剧里一样,她这样的乡下来的门外汉完全没有受到欢迎,但好在人家也没有撵她,而是带着她在工厂里转了一圈,就委婉劝她回去。

祝成蹊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真在工厂里学习,而是那些因为当地工业化改革而丢掉饭碗的人。

尤其是那些手艺好还丢掉饭碗的人以及有些手艺不错但是家境十分不好的人。

祝成蹊利用在绒花工厂的那几天继续用大白兔开路和好些人都混熟了,并打听到了这部分人的消息。

离开制艺工厂后,祝成蹊先找上了几家手艺不错但是家境十分不好的。

她在制艺工厂大手大脚的事儿多少传了出去,所以那些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撵她走。

而后,祝成蹊又拿出了去年的那张全国十大先进的报道,又往自己的身上加了层光环。

报纸上的新闻也确实给祝成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再加上她金钱开路,以至于她自己带来的蚕茧都没用上,一是因为当地的人嫌弃不是桑蚕茧,二是重新抽丝染色也麻烦,不如用他们自己留的蚕丝来做绒花。

当然,祝成蹊觉得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她有钱,不会白占他们的便宜,所以才拿他们自己的蚕丝来做,目的是为了多赚点钱。

不过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果是祝成蹊从他们的手中得到了好几朵勉强还算符合她审美的绒花,不过对于她提议的请他们去迎胜村工作或者定居这件事拒绝的十分干脆。

祝成蹊也没觉得意外,毕竟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或者以后,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这中间还横亘着南北之间的巨大差异。

左右他们村的养蚕事业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呢,所以祝成蹊也不着急,而是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让他们有事联系。

更何况在她这段时间的攻略下,她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了当地曾经有名的绒花资本家以及其厂里当年那群手艺最好的坏分子的去处。

这部分人有的早就被下放了,有的还留在当地接受改造和教育。

此次工业化化改革,这部分留在当地的人就彻底被抛弃,成了那群手艺好但是却丢掉饭碗的人。

祝成蹊又去见了他们。

这群人对于祝成蹊的上门更具有警惕心,但同时对她的提议也比之前那几户更动心。

可故土难离是刻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信念,让他们答应去迎胜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何况光凭祝成蹊现在一张嘴又怎么能确定她一定可以完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这会儿听祝成蹊这么一说()•(o),方淑红总算想起来她之前满世界乱跑的事儿了✃[(.)]✃()•(),拧着她的耳朵就开始“爱的教育”。

要是刚穿过来那会儿,祝成蹊或许还会老老实实接受这顿教育,但此刻她却和方淑红上演了一场“她逃,她追,她插翅难追”的场面。

方淑红也因此累的七荤八素,直翻白眼。

她隔空指着祝成蹊教训,“我看你真是长本事了啊,见天满世界溜达,也不想想我们大人知道了担不担心你一个人在外面的情况,还有你那个身体,你也不想想你的身体能坚持……坚持……”

骂着骂着,方淑红才惊觉不对劲。

她都忘了自己还指着祝成蹊了,就这么一手叉腰一手指她的怪异姿势上上下下将她打量了好一会儿,“你刚才咋跑那么快,你不难受吗?”

祝成蹊摇头,“不难受啊。”

“你你你……你……你好了?你的身体没事儿了?”方淑红也不知道是不相信还是太激动了。

祝成蹊点头,“好像大概应该吧~”

方淑红:“……”

方淑红立马瞪她,“好了就是好了,没好就是没好,你这个好像大概应该是几个意思!”

祝成蹊一秒乖巧,“我好了。”

方淑红先是一喜,接着更生气了。

她左右看了看,但因为还在祝明萍家,除了孙家老的少的外,还有祝明南他们,所以她实在不好第二次跳起来追着祝成蹊满屋子跑,只好继续指着她骂道:“你个臭丫头,你气死我了你!你身体好了你不和家里说,你一直藏着掖着……”

骂就骂吧,不痛不痒的,祝成蹊无所谓。

孙家的老两口就对着方淑红劝,祝明萍这时候才找到机会和祝成蹊说:“怎么忽然想起去广交会了?你们那个村办集体也没资格参加吧?”

祝成蹊解释一番,就见祝明萍皱眉,试探着说:“你和那个周杭生走的很近啊?你们很熟吗?”

和姬玛进行交接的时候,祝明萍见过周杭生,比报纸上看上去更加年轻英挺。

但当时大的着肚子的她光是招待姬玛就已经很累了,也没分出更多的经历仔细观察周杭生的品性,更是没想到祝成蹊看上去和他这么熟络了。

不过她虽然没和周杭生说过几句话,但也能看得出来他身上有种普通人家养不出来的从容。

他一定有个很好的出身。

古往今来,在嫁娶方面似乎一直都遵从着低娶高嫁,但也有齐大非偶这样的典故。

祝成蹊下乡后,祝明萍最担心的就是她在乡下被人哄骗了,后来见她在乡下搞草编搞的风生水起,才稍微放了点心。

但谁能想到现如今她身边出了个看上去家世很好的周杭生。

所以她现在不仅仅担心万一周杭生品行不好,祝成蹊被骗更惨外,还担心祝成蹊自己主动掉进去,而周杭生却看不上她。

她太知道小姑娘情窦初开是什么样子了。

()•(o)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学。

孙有光小朋友洗三过后,祝成蹊就准备离开,去首都和周杭生会和。

在走之前,她又抽空了解了下程家那三口回来的情况以及程玉颜断亲的后续。

祝明安带回来的报纸确实如祝成蹊所想的那样成为了一大杀器,且还是方淑红亲自出的马。

因为她从祝明安的嘴里面知道了祝成蹊被程家那两口子骂的事,再加上去年的举报事件,那她怎么可能还忍下这口气。

况且知子莫若母。

方淑红还敏锐的从祝明安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了他对程玉颜不一样的态度。

最开始因为举报的事,方淑红对程玉颜确实没什么好印象,但后来祝成蹊几次在他们面前说过程玉颜的好话,再加上她又听祝明安说程玉颜没少照顾祝成蹊,心里自然也就没那么疙瘩了。

最重要的是祝明安难得有了喜欢的女孩子,她实在舍不得打岔,虽然心里还有点不是很情愿,但还是把程玉颜纳在了自己人的范围。

所以方淑红当下就拿着报纸去了程家两口子的单位,给他们好好宣扬了一番。

等那两口子带着程知同从迎胜村回来后,方淑红又去找了他们一次,狠狠把他们撕了一番。

在方淑红的强悍战斗力下,这俩人里子面子都没了,还因为祝明安帮忙起草的断亲书以及那份他们亲笔签名的承认当初孩子抱错是他们一手设计的文书,最终彻底成为过街老鼠,被单位放弃,调到了最苦最累的岗位。

另外,杨爱玲的家人在回来后也一直持续不停地找他们的麻烦,据说他们现在每天都要把程家三人打一顿。

还有李为东的家人也因为那份报纸发现了自家儿子竟然和一群劳改分子在一起的事。

他们当下就开始追问李为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李为东只能把自己当初傻呵呵被叶知意利用的事儿说了,以至于李为东的家人也成天找程家那仨的麻烦,说他们一家害人不浅。

还有程知同也因为再也站不起来这事儿越来越控制不了情绪,经常在家里面发疯折磨程家那两口子。

这种里外双重夹击之前,在迎胜村还算人模狗样的俩人眨眼间老了十多岁,背部都佝偻了许多。

就连之前一直拿眼皮子看人的毛病都改了不少。

祝成蹊在走之前亲眼观摩了一下杨家和李家人找麻烦的现场,并给程玉颜打电话复述了这件事。

程玉颜高兴的不行,声音都比之前清脆许多。

“活该!果然恶有恶报!就是可惜我没能亲眼看见他们的下场。”程玉颜颇为遗憾。

祝成蹊:“放心,他们都是小打小闹,短时间内出不了事儿,你只要回宁市,总有看到的机会。”

之后,祝成蹊去了首都。

第111章随行工作想看看她创汇的能力……\\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