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0章回到首都难怪阿姨要教训你()•(),这种事你……
有了孙正河大学同学的帮忙☼()()•(o),她和程玉颜顺利把所有东西都带上了火车,并且一路上都很平静,没有遇到任何不好的事儿。
抵达首都后,又有周杭生和祝明安他们来接,所以也没费她们什么心思。
唯一的问题就是她找了孙正河帮忙后,这件事自然就让祝明萍以及家里人知道了。
方淑红本来就操心她做生意的事儿,听说她竟然和程玉颜两个人偷偷跑到了特区,差点没蹦起来。
她又联系不上祝成蹊她们俩,只能继续给祝明安打电话,把他责问了好大一通,说他为什么不管好自己的妹妹,让她这样乱来。
甚至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祝成蹊她们到底花了多少钱,进了多少货做生意,这一路上到底安不安全这些,最终一拍巴掌,咬牙请了假,买票去了首都。
尤其是祝成蹊万一赔了,她好歹能给帮忙支援点。
免得她搞得太难看。
宁市可比特区距离首都近多了,所以祝成蹊她们俩下火车后不仅有周杭生他们接站,还多了个脸色阴沉沉,早就等了她们好几天的方淑红。
祝成蹊&程玉颜:“……”
方淑红是个爱面子的人,一般很少在外人面前发脾气,不给家里人面子,但谁叫眼前这几个都算是自家人,并且她在他们面前的面子也早被祝成蹊败光了,是以她新账老账一块算,一把揪住了刚下火车的祝成蹊的耳朵。
“祝成蹊,你胆子越来越肥了啊,我说话你是不听了是吧,我怎么和你说的,你一个大学生你居然去做……”
火车站人来人往的,方淑红饶是再生气,也没有喊出“生意”俩字儿,怕有人朝着祝成蹊投来异样的目光,觉得她不是什么好姑娘,从而看不起她。
“你等我回去后再收拾你!”她松了手,狠狠瞪了祝成蹊一眼。
这一路虽然有孙正河大学同学的帮忙,但祝成蹊和程玉颜也没有心大到完全什么都不管,而是轮流守着那些手表。
下火车前,她刚好熬了大半夜,这会儿正是最困的时候。
好不容易打起精神下了车,还没完全醒过神就撞上了方淑红,都没给她反应的时间。
这会儿方淑红既然松了手,她也懒得和她再说什么,而是一脸老实样子地开口,“那先回去吧,我太困了,想睡觉。”
周杭生看着祝成蹊眼底的青黑,早就心疼坏了,可无奈未来丈母娘要教训闺女,他实在不敢插话,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这会儿就赶紧说:“那你们先上车,我和大哥把这些东西一起运出去。”
他知道祝成蹊她们的东西多,今天特意借了车开过来。
祝成蹊点点头,放心把那些手表交给他们折腾,抬脚就往外走。
刚爬上车子后座坐下,方淑红也上来了,继续对着她教训道:“谁让你们私自跑到特区去的,你们知道那儿是啥情况吗,你们就敢去。我
()•(o)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些东西。()•(o)
方淑红早就好奇又揪心的不行,但又不好贸然开她们的包裹,毕竟这里面还有程玉颜的一份,到时候让程玉颜觉得她这个婆婆不讲究就不好了,所以一直忍着没动。
◗本作者篱音之下提醒您最全的《年代文里做极品》尽在[五%六二],域名[(.)]◗()•()
这会儿见她们要开,她也顾不上碗还没洗,紧张地挤在她们中间,不错眼地盯着她们的动作,就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了。
等见到里面居然全都是手表后,别说方淑红,就是周杭生和祝明安都吓了一跳。
“这么多手表?”
“这得花多少钱啊?”
前者是周杭生和祝明安说的,后者是方淑红发出的惊呼声。
祝成蹊没理,怕方淑红等下又火气上头要揪她的耳朵,转而拿起一块戴在方淑红的手腕上,说:“妈,这手表好看吧?”
方淑红还没醒过神,就顺着祝成蹊的话点点头,“是挺好看的。”
“那我要是卖你五十块钱,你买不买?”
“啥玩意儿?这么好看的手表才五十块?”方淑红再一次拔高了嗓门。
祝成蹊点点头,“对啊,五十块,你买不买?”
方淑红来回稀罕地把着手表左看看,右看看,嘴里面念念叨叨,“这手表咋才五十块呢,这咋这么便宜呢,这也太便宜了……”
好一会儿后,她才抬头看向祝成蹊,还是那副不敢置信的样子确认道:“这手表你是五十块钱进的?还是你卖五十?你把话说清楚”
祝成蹊就道:“五十块钱是我和美宝商量好的出货价,进价是二十五。”
“嘶~”
这下别说方淑红了,就是周杭生和祝明安都没能稳住。
“二十五!这这这……”方淑红目瞪口呆,“这怎么这么便宜?”
别看老祝家如今条件不错,且祝明安能在祝成蹊当初下乡的时候大手笔给她买了手表,但家里面也就祝有敬,祝明安以及祝成蹊三个人有手表,平时方淑红他们用的都是座钟。
因为手表票太稀缺了,且市面上几乎和手表同价,再加上十二张工业券,而一张工业券的市场价是两块钱,可以说没有手表票的人要想买一块手表约等于要花将近三百块钱。
饶是祝家眼下不缺钱了,也没舍得这么大手笔过,就更别说一般的普通人家了。
因为当下的年平均工资也才这么多,也就是说想要买一块手表,至少要一年内不吃不喝才行。
所以手表在时下人的心中真的要省吃俭用好些年,才能咬咬牙买上一块,或者是一辈子可能都买不起的奢侈品。
可眼下祝成蹊在说什么?
她说这些手表的进价才二十五,比现如今市面上的手表价格硬生生少了一百块!
那是一百块吗?
那是一个人好几个月的工资,是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省吃俭用都有可能攒不到的钱数。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手表应该还不要票。
“这些手表不要票吧?”方淑红又确认了一遍。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更何况他人如今也在首都上大学,指不定将来也会来这边的军区。()•(o)
这样的话,祝明南将来不来也会想来了。
㈩篱音之下提醒您《年代文里做极品》第一时间在[五六_二]更新,记住[(.)]㈩()•()
所以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方淑红晕晕乎乎的,但脑海里有一条线越来越清晰。
她本来就忧心家里几个孩子结婚要花的钱实在是紧张,这要是她一块手表多卖十块钱,那十块手表就能赚一百块,一百块手表就能赚一千块,眼前这堆手表怕是有好几千块了,这怕不是能让她赚好几万吧。
这这这……
“可我哪能要你们这些孩子的钱,这也太不像话了!”虽然心里有想法,但是方淑红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
“妈,我和美宝之所以定五十的价格是因为想要快速把这些手表甩卖出去,因为我们都太忙了,没工夫一直在这上面耽搁时间。”
这是实情,所以祝成蹊也说的真心实意,然后继续道:“这不是正好看你在这儿,所以才又临时起了这个主意嘛,这样我们能赚,你也能赚点,两不耽误,多好啊。”
“不过你要是非不愿意的话,我和美宝我们就还按照原计划五十甩卖,估计没几天就能卖完,这样我们也就能安心回学校上课了。”
“那不行,五十一块太便宜了。”方淑红赶紧开口,虽然觉得赚孩子的钱有些丢脸,但相较于可能会丢掉的好几万块钱,她还是咬了咬牙说:“你们忙你们的,我卖就我卖!”
方淑红是老思想,这些年都没做过生意,虽然咬牙担下了卖手表的任务,但心里其实是没底儿的。
要不是祝成蹊之前下的鱼饵实在太诱人,她是真干不出来这种事儿。
但她性子一向韧,既然点了头,就想要做到最好。
她在厂办待了好些年,自然明白做事要把里里外外都摸清楚,搞明白优劣才好下手,于是她就开始拉着祝成蹊他们各种问面前这些石英表的特点,优势等等,好做到心里有数。
祝成蹊他们也不嫌烦,一直陪她磨蹭到深夜。
后来还是祝成蹊看周杭生再不回家就说不过去了,才开口打断了依旧紧张兮兮的方淑红。
方淑红这才回神,又匆忙拍着手掌说:“你看我,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小周你怎么也不说,你说说你这孩子,心眼这么实诚干啥……”
方淑红念念叨叨的,又是催周杭生赶紧回家,又要给周杭生拿东西带回家。
但手表又是祝成蹊和程玉颜的,她也不能做主,其他的东西她这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收拾,就显得格外的忙乱。
祝成蹊赶紧拉住她说:“妈你别忙了,我明天一大早就去看望周家爷爷奶奶,到时候这些我会准备的。”
方淑红一想也是,就没再乱转,而是催着祝成蹊赶紧送周杭生出门。
到了门外,周杭生一把攥住祝成蹊的手,往门里看了一眼,见方淑红没跟出来,才低头看着她问道:“怎么回事儿,你们俩哪儿来的这么多钱进这么多手表?还有那个价格也低的太离谱了,你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坏处,好些事情必须要走明路,不然上面将来一旦要他本人以及家属递交资产清单,这些就说不清了。
到那时,他们全部都要倒霉。
周杭生揉了揉她苦唧唧的脸蛋,又揪了下,才没好气地说:“让你上交,你舍得?”
“那当然舍不得了。”祝成蹊想也不想,“我们俩又出钱又出力,难道就这么打水漂了啊。”
周杭生叹气,“现在特区那边刚刚开放,很多事情上面也是一团乱麻,要摸着石头过河,很多规矩一时半会儿没法儿定下来,所以你这事儿也不能完全说有问题,不过上面终究是要出手整治那边的乱象,所以这次就算了,下次绝不许做这样的生意了!”
周杭生戳着她的脑门,“听到没有,嗯?”
“听到了。”祝成蹊老老实实点头,反正她本来也就只有这点东西,就算想再来一回也没机会了。
更何况她就是因为知道如今刚开放,没有立规矩,所以才趁机这么做的。
要知道再过段时间,上面正式出台规定后,她这种大手笔买卖就是投机倒卖,妥妥的投机倒把。
当然了,她其实完全可以把手表甩在特区,让那边消化掉,哪里会被周杭生这么说。
但她这不是需要明面上和程玉颜一起赚笔大钱好买房么。
要知道她把这批货出给程玉颜的时候可是一分钱没赚,多少钱买的,就多少钱出的。
她要是在特区出掉的话,至少能卖到三四十一块,能赚不少呢。
可那样一来,这笔钱依旧见不得人,又怎么拿出来买房。
和将来的房价相比,眼下这些损失以及被周杭生的念叨显然完全不值一提。
而且这样也省了她和程玉颜在特区找人合作所需要的各种成本,也能顺势明面上多赚点,至少比她们真的拿着四万块钱进货回来再卖强多了。
她还不用再愁找机会把那些手表卖出去,如今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出货的这十万块钱如何周转成正常能见人的资产。
不过她也想好了办法。
再过两年,来华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而那时候的她的学业也差不多了,明面上有了可以入古董这一行捡漏的本事,她正好还有探测器,到时候这么一进一出,最好再找点外国人买卖,很快这笔钱就彻底能拿出来用了。
而那时候虽然房价会稍微比现在高一点,但也有限,她到时候可以古董、房产两手抓,闷声发大财不说,还能继续干自己想做的民俗事业,想想都觉得这样的未来很美好。
第131章这是进步改革开放了,机会越来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