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5章第85章二合一章
城里没什么好看的,丹卿又跟着胤禛去看看自己的公主府的进度。
如今院墙尚未立起,故而一眼望去就能将整个公主府尽收眼底。
京城的公主府有层层叠叠的院墙和假山树木遮挡,丹卿只觉得好像很大的样子,可如今这么通透的一看,却又觉得好像没多少面积。
瞧着现在正在做地基的部分,也就是前中后三个大院,并左边一个园子。
简直是能一眼望到底的模样。
“内务府是不是克扣我了?”
丹卿喃喃道,“总觉得好像不怎么霸气。”
胤禛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让自己在人前保持威严,说道:“你可得了,这面积加起来有你京城公主府的两个大,还不够霸气?莫不是你想再这儿建个紫禁城出来吗?”
丹卿耸了耸鼻子,感觉好像也是有点没理。
紫禁城是很大,但是分出的宫苑很多,其实挺拥挤的。
不过她的灵犀宫倒是宽敞,但也是因为几位姐姐出嫁后单给她一个住的缘故,若是五福住满,平均下来一个人的面积也就那么点儿而已。
眼前的公主府虽然只是雏形,但也能看出前中后院都很宽敞,左侧的园子面积几乎跟中后院加起来差不多大了,比起宫里的御花园不遑多让。
行吧,胤禛说得对,她总不能在归化城里修个紫禁城出来,就凑合着住吧。
见丹卿终于不再有不合理的意见,胤禛才将她带进了工地,一直走到中间主殿的位置上。
主殿尚未铺完地面,丹卿小心的跨过木栅栏,就看到偏左的一侧好大一个坑。
丹卿:……
她是要在城里挖地道没错,可没说要挖到自己床底下啊!
这叫她怎么睡个安稳觉!
丹卿控诉的看向胤禛,胤禛啧了一声:“你就知道挖地道,就没想过给自己挖个暗室?你这偌大的公主府,将来奴才众多,怎知有没有漏风的墙,要紧的东西得有地方藏才好。”
丹卿对着胤禛竖起一个大拇指
——
要不怎么说四大爷就是四大爷呢,这若是放在两百年后,也是个搞谍战的高手。
胤禛只当她是在夸他,又叫她去看另外一边,却是在设计好的书房之后,另有一个单独的空间。
“这是另外一个暗室,一般人是看不出来这里了少了一块的,按你的话说叫住——”
丹卿抢答:“双重保险!”
“对,反正虚虚实实的,随你折腾。”
胤禛点头赞同。
丹卿表示十分满意,狗腿的给胤禛捶了捶肩膀,又提了个要求:“四哥,我得跟敦多布分房睡,你记得把东配殿给他收拾出来住。”
她的寝殿在西侧,所以敦多布多尔济不能住西配殿,他那呼噜声,离得这么近可挡不住。
东配殿与她隔着厅堂和书房,总不至于还能打扰她休息。
“多新鲜,他要住就自己收拾,管我什么事?”
胤禛不太乐意。
丹卿也不强求,继续道:“西配殿我打算做个小书房,得多打几排书架,这次我搜刮了不少书来,都摆进去。”
胤禛点了点头,这个可以有。
后院的排房安排给了膳房、针线房以及库房等等,奴才们的住处原想放在两道围墙之间,但丹卿瞧着太过逼仄,便临时改在了东西耳房和配房,也叫府里多些人气。
寝殿在往前,穿过中院,便是前殿了。
这是丹卿留作办公之地,是整座公主府的前院。
前院里另有东西配殿,是给公主府属官日常办公之地,两侧耳房,可供他们临时休息。
再往前,便是过厅并左右正房,可做客院,再前面就是公主府的大门了。
“汗阿玛交代了,你不喜欢深重的颜色,所以调了大量的金丝楠木过来给你做立柱,估摸着还得一两个月才能到,在这之前只能先建建东西小房,也没什么好看的。”
丹卿在京城的公主府就用了大量的楠木,如今在归化城的公主府,康熙下令依样照建。
这金丝楠木的用量早已超过了亲王府的标准,但康熙想讨丹卿高兴,什么都舍得。
丹卿并没有推拒,反正这好东西不给她也会被旁人,她为何要退让?
她的公主府离京城那么远,就算是稍微逾制了些,想来也无人会在意的吧?
逛完了公主府,丹卿与胤禛告别,说要往街上去看看。
胤禛知道她有自己的安排,并没有要跟着一起,只是嘱咐她不许离了侍卫独行。
归化城里如今正是杂乱,谁也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混进来探子甚至刺客,丹卿以往在京城里是随便惯了,可在这儿却不能轻忽。
丹卿答应了一声,就策马而去,直奔归化城里瞧着最繁荣的一条街,果然,在街口就看到了挂着王记招牌的商行。
丹卿让娥眉跟着自己进去,亮出了令牌,立刻就有伙计来请丹卿进内室,王相卿早已经等在里面了。
“听说公主到了之后,我就一直在等着公主来,”
王相卿直接将账本双手奉上,“这大半年来我已经基本将附近的情况都摸透了,只是以如今归化城的人口,想要发展商业,怕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叫驼队先分散出去往草原里寻蒙古人贩货去了。”
丹卿接过来一边翻看一边道:“不急,过段时日就有汉人过来,他们要在这儿耕种建屋,自然需要买卖,另外还有汗阿玛给我的包衣,等战事一了,也叫他们迁过来。”
“你叫伙计们出去贩货的时候也与那些蒙古人说说,看他们有没有愿意过来定居的,我可以在城郊划出一片牧场给他们用,但他们要按牛羊数目向公主府交税。”
王相卿点头应下。
这些账目没什么好看的,城里没建好,自然没什么收益,光凭几支驼队,实在是赚不了多少。
不过这种情况她早有准备,也不着急。
“今日来寻你是想叫你想办法邀些瓦工木匠之类的来,还得多进一些建房材料,过段时日等汉人迁过来后,定然要在城内安家,公主府会出几种房屋图纸供他们选择,到时候这个活计就包给你的商行来做。”
丹卿不打算放任百姓自建房。
一来各式各样的看着不美观,二来安全性也没有保障,万一结构不好塌了房,说不定就要了人命。
反正工部的官员来留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帮她出几个图纸,规划一下城市建设好了。
从王记出来,丹卿出了城回了营地,便召工部官员相见。
六部之中,工部算是最没油水的衙门,能被派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帮她建府的,更是没什么身份背景的小吏。
丹卿肯多出一份薪资,请他们帮忙做他们本就擅长的工作,他们自然愿意。
不出三日,丹卿就收到了七八张宅邸的草图,从单门单户到带着花园的大院儿,应有尽有。
另外还附赠了几张商业街店铺设计图,算是额外的赠品。
丹卿就喜欢这种干活麻利的人,出手自然大方,在原说好的薪酬上又多加了一倍,请他们再帮忙将自己那四万顷土地规划一下。
这个活计更简单些,大致就是区分一下耕地和牧区,有农师相陪,几日后便大致分好,剩下的就是丈量土地了。
丈量土地是细活儿,朝廷中归户部管,或委派当地州府的专业官员去做。
归化城虽然是城,但原来管辖之人却是领兵的副都统,行伍之人哪里会做这么细致的活儿,就连城内的土地都是胡乱分的,更别说是城外了。
她也是百密一疏,以为大清既然建了归化城,康熙还给了她土地,定然是早就丈量好的,她只要照图分配就好,没想到这时代也有糊弄差事的,不止归化城内,就连她那四万顷土地,也不知是不是个虚数。
早知如此,她当初就该带上丈量的工具,再请个专业人士跟着一起来,可如今却是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若是平常,她还可以写信回京去像康熙借一个来,可如今康熙正在军中,大战在即,她不好用这等小事打扰,京城里又是胤礽当家,她也不想去求胤礽。
这日丹卿正一边看着农师检查前些时日种下的各色种子的发育情况,一边发愁丈量土地的事情,却瞧见胤禟正带着侍卫在地里不知鼓捣什么,好奇之下就过去看看。
胤禟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弓”,木头制成,没有弓弦,整体像是一个梯形,正在往地上插。
“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丹卿问道。
胤禟略带显摆道:“姐,你看我给你做了个什么!”
丹卿过去仔细瞧瞧,却是从未曾见过。
“步弓啊,你不是要丈量土地吗?”
胤禟的眼睛亮晶晶,“我以前也没用过,但我当初买地的时候瞧见别人弄这个丈量,就仿了一个出来,应该能用!”
丹卿听说过这个工具,但却是第一次见。
她不是不相信胤禟的记性,可这种标尺差一寸,最终量出的土地就会差上许多,她是想鼓励汉人前来耕种,却不想平白做了周扒皮,克扣他们的土地。
“要不然,你再做大点儿?”
丹卿建议道。
胤禟挠挠头,用自己的步子比划了一下道:“我听说五尺为一步,我这做的肯定是够的,再大你可就吃亏了。”
丹卿却道:“京城与这里的条件不一样,这里土地贫瘠,只怕收成也不会太好,所以我想在丈量的时候尺度放宽些,至少比京中再多三成,这样肯迁过来的百姓虽然要更劳累些,但总归收成不会少。”
总不好让人家大老远的搬来陪她开荒,最后能得的粮食还不如在家里耕种的多吧?
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将人口稳定下来,初期的政策自然要更优惠些,多给三成土地其实并不算什么。
胤禟有些心疼。
他觉得做生意能不克扣已经是良善了,哪有人会特意多添的?
那可是三成啊,这么大的土地加起来,得少得多少田赋和粮食!
丹卿见胤禟不肯应,拉着他走回
搭好的棚子里,递给他一杯凉茶,耐心解释:“我明白你的想法,若是做生意,自然没有非要让利的道理,但如今我可是这归化城的主人,我要考虑的就不能只是得利多少的问题了。”
“这些日子你也瞧见了,归化城说是城,但实际上常驻的百姓就那么点儿,数都数的清楚,只凭这些人,能做什么?不管是开垦土地也好,发展商业也好,都需要大量的人口才能实现,所以对我来说,第一要务就是能吸引百姓前来定居。”
“我已经命人去请灾民迁徙过来,打算让他们在这儿种地安家,我得让他们看到留下来的好处才行,”
丹卿给胤禟算账,“你算得利的时候,不止要算钱财,还要将其他附加价值都算进去,若是加上人丁和他们的日常花销,乃至将来征召的兵役,这笔账又如何?”
胤禟明白了几分:“姐姐说的有道理,这管理属地毕竟不是做买卖,除了表面上的收益之外,还得看到潜在的利益,是我浅显了。”
丹卿含笑点头:“然也,如今你也是长大了。既然那步弓是你做的,那丈量土地的事情就交给你吧,我只有一个要求,要公平合理。”
她正愁这事无人能办,胤禟就自己送上门来,又岂能不用?
弟弟嘛,本就是拿来使唤的。
就算是皇子阿哥也一样。
胤禟本也是有意想做点事情才会去做步弓的,丹卿肯信他,他自是乐意。
他也不再喝茶,赶紧带人回城里去找木匠重新做了新步弓,从这日起,就开始了无穷无尽的丈量工作。
胤禛本想叫胤禟监管城内的道理修建的,转头就找不见人了,一问才知道被丹卿抓了壮丁,正待去找丹卿理论,丹卿却又给他送了一个帮手来。
这个帮手正是丹卿的侍卫之一,李繁。
李繁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但却是个机关好手,丹卿曾亲眼见过他能将一百零八根木条以各种姿态搭在一起,看似不可能立住,却又偏偏**不到。
丹卿觉得他该算是个结构专家,若非他自小进了侍卫营,说不定能进工部一展所长。
可惜以他的身份想要入仕太难。
不过现在是在归化城,大清那些阶级制度丹卿全然不在乎,她只看学识能力,更何况李繁又是她的亲卫,十分忠心,她自是愿意提拔一二。
李繁虽然话少,但却是个肯用心做事的,胤禛试试交代了几件事给他,见他完成的又快又好,才开始真正用他。
城内有胤禛和李繁,城外有胤禟,归化城的建设终于步入正轨,每天都能看到变化。
丹卿也没闲着。
因为大清与准噶尔的战事将起,无辜被波及的牧民不得不离开故地,往安全的地方迁徙。
王相卿派出去的驼队正好趁机将归化城的美好前景说给他们听,知道是刚嫁过来的公主当家,受大清蒙古双方保护后,还真就有许多牧民动了心,赶着牛羊往归化城而来。
这几日已经见到了几个队伍,丹卿命人将他们先送到归化城外一处并不在开垦计划内的草场上,让他们先自行安顿下来。
这便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不同之处,丹卿想迁汉人过来定居,就得先为他们的耕地和住房做好规划,但游牧的蒙古人却不需要这么费事,只需要给他们一处有水源的空地让他们能搭建好营帐,剩下的就是天生地养的大草原来供养。
不过为了防止草场破坏严重,丹卿还是打算控制一下每片草场的牧民数量,只是现在还在打仗,暂时将就些时日,等安稳下来再进行分配。
胤禟还没丈量好耕地,又被安排去规划草场,对于自家姐姐这种拿弟弟当牛马用的压迫,他是敢怒不敢言,转头就去找胤禛控诉。
可谁知胤禛更忙,原说好帮着建公主府而已,如今已经变成了整个归化城的城市建设,更别说丹卿还张罗着加厚城墙修建护城河等防御工事,更是叫他一个人掰成八瓣用,不但没功夫听胤禟诉苦,还将他按住帮忙算了一下午账,等到夜里才肯防人。
胤禟“逃”回城外营地的时候,正赶上丹卿从牧民那边回来,姐弟二人都是饥肠辘辘,顾不得多说,先一起吃口热乎饭再谈。
好在丹卿的陪嫁队伍里有专门带来的厨子,至少吃得舒坦。
填饱了五脏庙,胤禟才有精神控诉胤禛的压榨,丹卿赶忙叫人往城里给胤禛送些热乎饭菜去,然后才道:“四哥忙起来素来不管不顾的,你别学他,该干活的时候干活,该休息的时候也要好好休息才是。”
胤禟这才想起来他是为什么去找胤禛的,又是一顿抱怨,这回丹卿却瞪起了眼睛:“你是不是只有一根筋?你那丈量土地的活儿都干了好几日了,难道跟着你打下手的人里就没一个能顶用的?我是叫你负责这个,可没叫你非要亲手去做,你难不成真想自己量遍每一寸土地?”
都说毒蛇老九最是奸猾,怎么她的九弟弟就是个傻小子?
“你那步弓又不是什么难做的玩意儿,叫木匠多做几个,分几个队去测量,若怕不准,就叫他们互相复测进行复核,哪里需要你亲自动手,”
丹卿无奈,只能慢慢教,“他们丈量他们的,你自可以去做别的,实在不放心事后去抽查便是了。”
胤禟:……
他可真是个傻子。
第一次有机会自己做事的小阿哥突然生出了一丝挫败感,他以为自己亲力亲为才是最好,没想到到头来竟是白耽误功夫。
眼看着弟弟整个人都蔫了,丹卿又笑着哄道:“你第一次做事,有想不到的很正常,这次知道了,下次就会了,人总是要在挫折中进步的。”
胤禟侧头看向丹卿:“四姐姐,你又是怎么会这些的?”
丹卿其实也解释不清楚。
她只能说,这大概是来自更高等社会基础教育和认知的差异。
来到这里这么多年,她清晰的感受到人类基本认知的差异有多大。
论阴谋算计,论人心叵测,她或许比不过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论做事的方式方法和思维的不拘一格,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千年的人们,却是很难如她一般轻易破图枷锁。
这或许就是她的“金手指”吧,她敢想,她也愿意去做。
当然,丹卿可不想跟胤禟讨论几百年后的思想进步,她只能将这一切推给太皇太后这位传说中的伟大女性的教育。
胤禟信了,说回去之后他要好好给太皇太后上柱香,祈求她在天之灵能保佑他也能变得通达,丹卿不语,只是一味的笑。
挺好的,她离开了紫禁城,但以后还有人会一直惦记着老祖宗。
再过数日,从北边来的牧民愈发的多起来,而他们也带来了前线的消息。
康熙亲率的中军抵达克鲁伦河后,噶尔丹望风而逃,康熙下令追击,将噶尔丹逼到了特勒尔济,而西路费扬古的大军,此刻已经到了昭莫多。
准噶尔部此时尚余万人,费扬古的西路军却有四万之数,但他并不急于正面迎敌,而是以逸待劳,派出绿营兵引诱噶尔丹出战。
据说绿营兵以一小将带领,不过四百人,却敢直冲噶尔丹军营,甚至还精准射杀了带队前来探查情况的噶尔丹之妻阿努可敦,噶尔丹大怒,带人追击,这四百绿营兵一路连逃带诱,将噶尔丹带到了昭莫多大清西路军的包围圈里。
其后的战局,可想而知。
据说准噶尔部被当场击杀了三千余人,剩余活下来的,基本都是后阵的妇女老幼。
噶尔丹却也真是个人物,在这般险境之下竟然还能逃命,虽说只剩下几十骑兵保护,但正是因为人少,一旦进入草原荒漠,更是难寻踪迹。
丹卿得到消息的时候,战事早已平息。
她看着地图上噶尔丹逃跑的路线,只恨如今消息传递太过不便,不然她若是能及时带兵阻拦,说不定此时这泼天的功劳就落在她的手里了。
果然,在这个时代信息封闭是最大的困境,丹卿心里开始萌生出想要构建更便捷的情报网的想法来。
这次准噶尔部大败,算是彻底伤了元气,就算噶尔丹未死,他剩余的兵力也不足以再生出什么波澜来,那么原本被准噶尔部占领的土地,就能再次回到漠北诸部手中。
这也就意味着,土谢图汗部王旗可以重归故土——库伦城。
丹卿在地图上归化城和库伦城之间画了一条线,决定就从以这条线为中心,开始布置她的情报网。
第86章第86章二合一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