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话版三国

关灯
护眼
第四千五百九十一章 困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贾诩在收到刘琰和周瑜被刺杀这一消息之后,就亲自带队前往新州,毕竟对于贾诩而言,这世间没有什么比他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

相比于周瑜这种大半算是自己作死的情况,刘琰这种安保力度还能被刺杀,贾诩觉得自己确实是得好好探究一下情况了。

结果等贾诩抵达新州,刚开始进行探查,司马朗就被刺杀了,这一波依旧不是杨家和袁家干的,这就非常离谱了。

“所以,你们杨家和袁家到底在干什么?”贾诩看着面前特意前来进行解释的杨灏和袁景,面无表情的询问道,然而这种淡漠之色让专门前来进行解释的两人很是无奈。

“家族这边从上一轮刘大夫被刺杀之后,我们这边就停止了计划,生怕再次陷入困境。”杨灏尽可能压制住内心的惊惧,尽可能解释他们两家最近在干什么,“此后,我们两家安排的刺客一直就在新州府衙这边,并没有出动,此事与我等并无关系。”

“我知道和你们没有关系。”贾诩并不怎么想听这种没有什么必要的解释,这事和杨家、袁家有没有关系他并不在乎,因为被刺杀的是司马朗,别说还没死呢,就算是死了,也有后备人选来接任,无所谓。

真正让贾诩静下来思考的其实是新州的现状,以前贾诩并没有来过新州,对于新州的各项情报主要来自于郭嘉等人的情报系统,只有一个由情报系统构建的整体认知,在这个认知之中,贾诩认为新州存在一定的问题,可当真正来到了新州之后……

贾诩就一个感觉,乱,这边的局面非常的乱,而且因为人口迁移的问题,这边的底层社会矛盾也比较大,也就多亏了这年头新州还处于水草肥美的时代,西域三十六国多年的经营,也让这片地方早就化为了熟土,可以靠大规模的田亩赏赐,维持地方最基本的运行。

然而不同地方,不同风俗文化的百姓,以及当年三十六国的残留在新州定局起来,所产生的底层矛盾其实是相当严重的。

虽说从纯粹的统治上讲,将社会矛盾变成底层矛盾,挑拨底层内斗,是有利于国家统治的,哪怕会存在一定的内耗,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治的成本,毕竟底层人如果坐在一起团结一致的思考自己为啥会这样,那上层就得考虑自己是不是到了割肉的时候了。

可站在贾诩的立场上,经历过羌乱的贾诩很清楚,以新州当前的乱象,如果有一颗火星丢进来,大概率就会爆炸,重演当年凉州的情况。

至于说是汉人,还是本地人,其实没什么意义,当年羌乱的主力到后面真要说也不是羌人了,毕竟很多名义上的民族矛盾,在真正从高纬度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导致的阶级矛盾。

贾诩没有后面那个阶级矛盾的意识,但贾诩很清楚自己当年生活的凉州是怎么爆炸的,所以真正来到这边之后,他便没再关注司马朗,而是将目光放在如何拆掉这个炸弹上。

将杨灏和袁景送走之后,贾诩坐在一旁开始静静的思考,很快刘琰从门外进来,这个时候他受的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告了。

“思路正确不代表就能这么做。()•(o)”刘琰摇了摇头说道,“我来这边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司马朗的行为过于激进了,他在早期是有别的选择的,后面闹成这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从一开始的心思就落在自家的利益上。←(五$六二)←[(.)]()•(o)”

刘琰也不是吃素的,这么多年当人力部的首脑,对于很多事情也是见过看过了,司马朗的能力,司马朗的判断,司马朗对于新州底层矛盾的分析都没有问题,但最后拿出来的处理方案,很明显出于家族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

“当年就说好了,司马伯达自己放弃了长安的位置,然后来到了新州,当时我们就说了,这个行为其实是为了给司马家铺路,我们当时也选择了接受,只是说了,自此司马伯达再无进入长安的机会。”贾诩坦然的看着刘琰说道,“他没有特意坏事在我看来已经可以接受了。”

刘琰听到这话也没有辩驳,这倒也是个事实,毕竟当年就说好了司马朗去新州就是为自家铺路,所以在一定程度之内的行为,他们都会接受,只不过司马朗这几次玩的确实是太大了。

“当年从根子上都没有拔除隐患,到现在新州曾经的本地人和迁徙过来的百姓因为田亩,争水等问题导致的矛盾越来越大,再加上司马伯达为了减少冲突而进行的割裂式的集村并寨,在早期确实是减少了矛盾,但在现在却让村寨与村寨之间的矛盾在变大。”贾诩面色冷漠的开口说道。

早期司马朗的计划基本相当于腾笼换鸟,有一说一,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离谱的计划,但考虑到西域三十六国本身只是受到了汉室的影响,并不算汉室的统治区,百姓也并未完全接受汉化,司马朗和中亚世家勾搭进行强制性的二换一,乃至三换一,将三十六国的百姓切到中亚。

到了中亚这个法外之地,汉世家有的是办法将这些人收服,甚至就算没有办法收服,这些西域三十六国的百姓心生仇恨,和安息故土的贼匪搅合到一起,汉世家也有解决的办法。

毕竟在国内的道德之地,有些手段没办法施展,不代表在中亚这种法外之地,也处理不了,再不济不是还有人道毁灭的手段吗?

说起来,中亚这些地方被称为法外之地也是有原因的,从陈曦当年开口各大世家之间不适用法律进行约束,除非一方状告一方,汉室高层将遣廷尉带队,逐条对双方进行法律援助,并逐一解答。

这个明确的规定出现之后,中亚世家只要脑子没坑就不会特意去搞什么法律援助,毕竟自家啥情况,各家也都心里有数,廷尉带队的一个法律援助,搞不好在将对手收拾的时候,顺手将自家也收拾了,毕竟哪家会是小白花,说句过分的话,各大世家做的那些罚酒三杯的事情,放平民头上,搞不好都死全家了好吧。

所以中亚世家从来不告官,都是自行处理,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汉室本土以法律为准,而本土以外,以拳头为准,无法无天。

故而很多在国内以道德,教育需要几代人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出了国门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他是一手从新州建立到现在一直坐镇的刺史()•(o),知道那些矛盾是怎么诞生㈩[(.)]㈩()•(),也知道哪根线是串起来这些人事的关键,而下了他之后,新来的人只会让这里爆炸。”贾诩指着地图上某几个郡府的位置说道。

“地方矛盾太严重了,而且发展的速度太低,底层百姓陷入到了相互内卷的状态,虽说还是够吃饭,但向上发展的瓶颈明显可见,导致在利益层面的博弈,很容易延伸到生命层面。”刘琰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这个刘琰是能理解的,没办法,当年三十六国的百姓住的好好的,然后被他们强迁了,迁到中原的那部分,有陈曦的国营作坊,大型工厂,农牧业等等,就算早期有怨言,一两年之后,利益不间断的冲刷,早就让这群人遗忘了自己的忿怨。

毕竟真正落到自己口袋里面的钱,才是属于自己的钱,而且过得好与坏这种事情,可不是口头宣传就能蒙蔽的,个体自我的感觉其实很清楚的,不是你说增长了就增长,自己吃什么,喝什么,花什么,手头到底紧张不紧张,其实心里都有数。

故而那些被迁往中原内部的三十六国百姓,就跟当年被陈曦集村并寨的时候强拆了的本土百姓一样,骂两年政府不是东西之后,就会接受政府干的确实很好,只是执行的时候脑子有坑,不至于真的愤恨。

当然其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个脑子拐不过弯的存在,就比方说前几年超级寒流从山里面爬出来的那十几万百姓一样,那些人就算他们的亲戚再怎么劝,甚至将事实给他们摆在了眼前,他们依旧不承认对错,最后饥寒锤了之后,才意识到,汉帝国还是靠谱的。

反倒是那些当初留在三十六国,没有强迁,等到司马朗入主刺史之后,联合汉世家进行强迁的本土百姓,算是倒了血霉,而且这一波强迁,在后面发展速度无法跟上,屠刀也无法使用的前提下,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新州几乎一切对抗司马朗的力量,其根子都在这里。

“换其他人来的话,除非有陈子川的本事,否则就算是我,头一年也什么都不能干,我能看到这种矛盾,但我要解决这种矛盾,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实在是太多了。”贾诩看着刘琰叹了口气说道,“到现在,这些内部矛盾虽说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司马朗的护官符,这家伙在变废为宝的方面倒是非常的厉害。”

“袁家和杨家如果和司马朗爆了,连带着新州可能都会出现动乱,司马朗的死亡会让原本暗流涌动的新州彻底爆炸。”贾诩很是认真的说道,“可不给司马朗这一刀,某些事情是过不去的。”

司马朗死了,地方某些矛盾在最上层缺少了压制,原本就是靠司马朗时不时给出的利益,以及些许的情面稳住的地区,在接下来一场争水可能就会直接爆发出县级,甚至郡级的暴动。

可不给这一刀,某些已经对于司马朗忍无可忍的家伙,自己来下手,搞不好也会失去控制,进而直接在府衙这边引起动乱,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贾诩手动送司马朗到一边躺着去了,死是死不了,甚至消息也很清楚明确,因为有长安来的顶级医师,司马朗并不会死,但绝对是重创了,因为来自于长安的顶级医师,也没有当场将司马朗救活。

“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追究司马朗的问题了,纯粹留地不留人的思路确实是能解决问题,但这个思路过于暴虐,正常人是不可能想到这种操作的,从这一方面讲的话……”贾诩叹了口气,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刘琰。

刘琰没有回答,但答案已经在心中,没什么好说的,能执行留地不留人这种政策的,已经不是心志坚定的问题了,那是实打实的没拿本地人当人看,而看起来温文尔雅,待人和善的司马朗能执行这种计划,那说明什么其实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种计划,要么彻底处理完毕,要么就弄到当地人彻底胆寒,像现在这种半拉子,反倒是最糟糕的。”贾诩叹了口气说道,不提人品道德这种陈曦喜欢讲的东西,纯粹从干活的方向来看,贾诩并不认为司马朗的处理有问题,因为新州当时的情况,快刀斩乱麻是最正确的。

彻底清除三十六国的遗民,然后在清点完迁徙的人口之后,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移民实边,彻底解决问题。

当然这套操作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过不了陈曦的审核。

现在想想的话,司马朗从一开始恐怕就抱着先做后报的想法,只是没想到中间被陈曦和李优给打断了,没办法收拾乱局,只能躺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