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男二我帮定了[慢穿]

关灯
护眼
第 108 章 明月奴25[VI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08章明月奴25[VIP]

这事十分好打听。

宋长煦告假留在家中,足不出户。

宋府对外说辞一致,家里小公子病了,还请了几位名医来诊治,但凡是医生开了药留下的,全都让丫鬟拿了去熬煮,一副病急投医的模样。

一时间,宋府上下传出浓浓药香,甚至还有人瞧见宋府管事特意花大价钱采买了一些百年山参和灵芝,这些都是大补之物,但并不适合小孩子吃。

京中富贵人家,也只有在家里晚辈十八岁定品之前,才会买来吃上几次,据说这些药材对文心巩固有效。

很快,这些传言也被宋府管事证实了。

宋府管事苦笑道:“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我家小公子病得太狠,老爷急的不行,请了许多名医来也只是为了稳住文心啊……”

而那些名医们出来之后,只说小公子是受到惊吓。

宋长煦发了好大的火,瞧见的人都说他眼圈发黑,沉着一张脸,活像是几天未睡的模样。

宋府大门再次紧闭,仆从忙碌不停。

不久之后,宋夫人就开始求神拜佛。

她甚至把小儿子送去了书房,屏退其他仆从,只让宋长煦在里面守护,其他一如送药、送饭菜的活计,更是不经他人之手,全是宋夫人亲自送去。

宋府的两位大公子下朝回来,也是哪里都不去,闷头扎进书房,去照顾弟弟。

宋家一切应酬都停了。

全围着宋歌转。

一切种种,更像是做实了“文心受损”的传闻,要不然为何会把小公子送去文气最为汇聚的书房?又为何,照顾小公子的都是府里文心最高的人?

外头不知哪里听来的消息,传着宋府的小公子出事,是和元家有些干系。

这话一出,不管是谁听了脸色都变了——宋家小公子那才五岁啊,不管是元家的哪位出手,那都太不体面了,这不明摆着大人欺负小孩吗?

外面这些风言风语传了一阵,元氏族人再出来的时候,不管是书社还是酒席宴会,总会被人指指点点。

……

而此时,宋府。

宋长煦已忙到每天只能挤出一点时间用来吃饭睡觉,可即便是吃饭时也口中喃喃,精神恍惚,他带着几个儿子闷头待在书房里,每天抄写个不停。

宋府闭门谢客,府内大小事宜,都是宋夫人做主安排。

宋长煦没对宋夫人说起在做的事,但他们夫妻默契,宋夫人也能猜到他们父子几人在做极为重要的事,并不多问,只把饭菜送到书房门口,尽可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事。

今日的饭菜,也是宋夫人亲自去送的。

书房外安安静静,一个人都没有,宋夫人轻轻敲门之后,过了片刻宋青冠就来取了饭菜。

书房门半掩,里面的窗都是关着的。

宋夫人往里瞧了一眼,她看到丈夫和大儿子正在桌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粗装订缝合,分类摆放在书桌长案上,厚厚一摞。

因为是自行抄写,刚开始匆匆准备的纸张,有些纸页颜色不一,雪白和略微暗黄些的都有,还有些写得太急,用的纸张过大,边角不是很平整,整册书看起来鼓鼓囊囊的,有些丑陋。

但这些“丑书”,却是他们耗损了半月心力写成。

宋长煦忍不住上前伸出手轻轻抚摸书封,眼里盯着看个不住。

一旁的宋青阳兄弟虽然没有伸手,但视线灼热,心情和父亲是一样的。

宋歌这段时间休养好了,他父亲和两位兄长倒是瘦了一圈,眼底浓重青黑色,比起宋歌,他们看起来更像是大病初愈。

这些天,他们每人每天抄写近万字,实在是累极,但也兴奋至极。

这些书,当得上无价至宝。

宋二哥沉浸在喜悦之中,声音轻但也带着几分激动道:“我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还能瞧见、写出这些书来,有了它们,宋家可多百年积累,咱们现在所做的成就,已经和先辈差不多了。”

宋青阳也感慨:“是啊,当初开府学,也是宋、元两族做了许多推动才成的,府学门口立的石碑上,第一排刻着的就是咱们家老祖宗的名字哪。”

宋家兄弟说起这个来,都非常自豪,因为大梁从前都是家学,最开明的,也不过是族学。

这个世界对血统格外看重,不是一族的人,是不会传授什么的。

其他国家的府学,仅有鉴心和定品的职责,几十年前,大梁国才在宋、元两族推动下,让府学开始传道受业,甚至大学士会一年几次,亲自前往州郡的府学讲课。

这让那些文士可以有一个投奔了去念书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潜心读书,提高自己,凝实文心。

也正因为如此,大梁国的基业,也才有了坚实基础。

宋歌听他们说话,问道:“大哥,二哥,泮宫不就是讲学的地方吗?怎么会没人讲课呢?”

宋青阳精通杂学,知道周边许多国家的过往,语气温和一如讲故事一般对他道:“阿照说的对,泮宫是一国文气汇聚之地,一开始确实是念书授课的地方,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去的。其他国家的泮宫,多半是王族使用,而再开明的也多是族学,为一族所有,我大梁开府学由大学士坐镇授课,已是破例。”

宋歌又问了一些,大概理清楚了。

其他国家掌握书籍资源的,是王族,或者极厉害的大世家,也只有拥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念书学习;大梁略有不同,把府学做了改变,变成了官学。

大梁国的人若要去官学读书,首先需要经过层层选拔,资质和银钱,缺一不可。

家中几代人,供养一个读书人的比比皆是。

即便如此,也已经很好了。

相比其他国家,大梁国风气已十分开放,吸引了不少文士前来,甚至有些其他小国的文士都携带家族一同搬到这里,因为文气聚集,自然风调雨顺,其余百姓也跟着搬了一同跟随去居住,以前荒废的大片土地,现在也慢慢有了人烟……

宋青阳道:“我大梁有法令,但凡在边境开垦荒地者,三年不纳税,后五年赋税减半,让百姓将养生息。若一族举家迁往,更会每年给出五个府学名额,这些人里,如果有人出仕为官,需回去效力几年,算是对那方土地的回报。开荒粮食收成或许不太多,但府学名额珍贵,每年去的人还是不少的。”

宋歌问:“大梁周边还有未被占的土地吗?”

宋青阳笑道:“自然是有,土地多得是,但也只有开垦出来才行呀。”

宋歌虽然看过大陆地图,但下意识的以为这里和以前一样,土地紧张,现在才想起来这里虽然能量充裕,但毕竟是古代,生产力跟不上,人口也相对少一些,有些未被占有的荒废土地也是正常。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关于空耳——

其他人:巴拉巴拉皇帝如何。

宋歌:什么!荒地!

宋歌(双眼放光,掳袖子):你提这个我可就不累了,老话说,要想富,多种树!

第109章明月奴26[VIP]\\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