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9章封后
启阳作为大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间议政的风气一向浓厚。
上回收复西北☸()()•(o),京中不少商会都出钱办庆祝活动。这回收复云朔,还赶上过年,庆祝活动办得更是隆重。姬安原先只自掏腰包准备了过年七天的节目,众商会到启阳府一打听,就接着再办了十天。
从元旦到元宵,天天都有新花样,从早欢庆到晚。
姬安每天都拉着上官钧出宫瞧热闹,过了个轻松愉快的年。
也让出征云朔的大军安安稳稳过个年,好好休息一番。
正月十八,满朝官员终于收拾收拾放假的心态,开始回衙门上班。
刘叔圭也开始给姬安汇报工作。
首先是舆图和土地情况。这些是云朔众官衙中收藏的数据,日后还要一一修正。姬安从系统里导出几份,分给户部、农学署、枢密院。
其次是人口情况。这个数据倒是更为详实,这回藉着种痘和收容患者,正好做了一次人口普查。
因种痘及时,感染天花的患者只有八州人口的两成。感染者当中,目前的死亡率不到三成,治愈率有六成、且还在增大。前期盛军未到之时,因缺少大夫、药材垄断,死亡率将近五成,对比明显。
最后是出征盛军的情况。盛军中无一人感染天花,因准备充分,被冻伤的人也不多,倒是水土不服的情况更多一些。不过有大夫、药材足,最终并没有出现非战斗减员。
姬安看到这里,长吁口气——非战斗减员是最可惜的,也是他对此次冬季出征最担心的一点。
接下来,盛军就得面临一次考验了。
姬安问上官钧:“你说,图国会马上打过来吗?”
上官钧:“最早也得二月中。不过,我总觉得图国朝廷还会再有变化。”
姬安:“你是说,小皇帝的后宫会斗起来?他今年才十七岁,两个儿子都还小,现在斗还太早了点吧。”
上官钧:“四郎忘了,孙氏现在都还没‘病逝’,且看吧。”
两人说的这些,是源于过年期间图国国都的暗线传回的消息——图国皇帝封了贵妃。而贵妃赫连氏的娘家,和皇后的娘家,都是图国势力最大的那几个部族之一。
姬安转话题到另一边:“可惜啊,本来去年卜察都打进图国东都了,竟然只抢了一把就撤走。要是卜察能占住那里,图国还要分兵去收回东都,我们的压力就更小。”
上官钧:“卜察人口少、医术差,打景定的军队染了疫,进攻东都那队不敢多留也正常。而且,他们既然能攻进去一次,就能攻进去第二次、第三次。
“图国得抓紧把塌掉的城墙修补好,还得增兵驻守,也算是分去一部分兵力。让叔圭派个使者去卜察试试,如果卜察愿意相信疫病结束,说不定会再攻东都。”
姬安点点头,在系统里和刘叔圭交流。
元宵一过,八州所有城池全部易帜。
然后,姬安开始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众宰相一时间表情都颇为纠结——虽然他们都看得出两人在一起了()•(),但这男皇后就非封不可吗……
上官钧一脸淡定地扫视众人一圈:“诸位可是有意见。&dquo;
众宰相有意见➣[(.)]➣()•(),但众宰相不敢提。
姬安继位这六年多来,凭藉着众多高产粮种、棉花、羊毛编织、蜂窝煤和减税、降盐价,早已是深得民心。又收复西北与东北,巩固北边一线边防,打通西边商道。无论哪一桩,都是不世之功。
宰相们闲时甚至悄悄议论过,姬安以后的谥号到底是文、景、武、桓、襄哪个更合适,庙号又会是世宗还是圣宗。
和那些实实在在的功绩相比,封个男皇后这种小事,实在算不得什么。更别说这个男皇后还是手握军权的上官钧,上官钧自己都愿意,哪还轮得到旁人说三道四。
何况,他们反对有用吗?
以姬安现在的威望,他们敢反对,姬安就敢把政事堂的人全换掉。姬安可是在位六年多了,科举都开过三次,他手里不是没有可用之人,说不定还正愁腾不出位子来呢。
宰相们又不是姬家宗室,完全没必要和两个当权者对着干。
中书令吕绅轻咳一声,先表态:“臣没有意见。只是想问问陛下与大司马,对储君可有打算?”
姬安:“待过上两年,我与大司马会从宗室里挑选聪慧的孩子过继。”
众宰相再次不约而同地想——哦,姬家的孩子。既然江山不改姓,那宗室该是也没有意见了。
刘叔圭看众人纠结的表情渐渐淡下去,就率先笑道:“恭喜陛下、恭喜大司马,祝陛下与大司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其余人也连忙跟上道贺。
韦侍中犹豫片刻,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陛下、大司马,这诏书既然已经是那么久之前的了,那这封后大典……还办吗?”
他脸上的意思挺明白——手续补上了,这大典就算了吧,反正都过去六年了!
姬安继续笑眯眯道:“封后大典就不办了。”
众宰相暗暗吁口气。
姬安:“不过当年我与大司马没有正经办婚礼,所以我们决定补办婚礼。”
众宰相又把吁出来的那半口气抽了回去。
姬安犹嫌不够,再说:“婚期就定在四月初二。”
庞侍中忍不住脱口惊道:“四月初二?那不是不到一个月?!”
上官钧:“祭天的吉日已经选定,在三月廿九。婚礼所需内侍省与大司马府皆已备好,无需朝廷操心。”
姬安贴心地道:“是补办的婚礼,所以诸位爱卿上道贺表就行,不用备贺礼了。”
众宰相深呼吸,再深呼吸。除了最年轻的刘叔圭还算镇定,其余人都感觉有点喘不上气。
姬安接着给众人发摺本。
众人有些麻木地打开,还以为是婚礼相关事宜,一看之下,却是齐齐瞪眼。
田税新法:摊丁入亩?!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宰相们迅速看完,好几人就禁不住泛起苦笑——他们怎么忘了,上回收复西北,紧跟着的就是土地限购令;这回收复云朔,再推出新法,正是姬安的作风。
姬安等众人看完,安抚道:“为了庆祝我与大司马的喜事,今年起,配合新法,每类田税的标准都比原先下调了三成。”
众人愣了下,连忙重新细看税率,在心中大致计算出转换——如此一来,虽然会被清算出隐田,还要摊入丁税,但总体来说似乎比原来增加得不多……
至于原来没有隐田隐丁的人家,算下来自然是减少的。
左仆射唐武问:“降了田税,若是赋税总数减少,不足的部分当如何?”
却是上官钧回道:“陛下这几年推广良种增收,收上来的赋税年年都在增加。如今西北和东北都已收复,往后不用备战,便是赋税降回以前的数,对朝廷也无甚影响。”
他这话没人能驳,只要不打仗,以前的赋税也是够花的。而且,等清出了隐田,近三年开荒的地再交上税,不一定总数就会少。看看先前的新盐政,许多地方盐价降了一半,结果总盐税还比以前增加了。
刘叔圭表态:“臣没有意见。”
御使大夫方怀静也道:“臣无异议。”
唐武再补充一问:“陛下准备让哪里负责此事,可是户部?”
姬安:“令各地自行清丈田亩数上报,先按上报的收着,由农学署在五年内完成覆核。”
这份田税新法是田守朴用六年时间完善的,此时一拿出来就可直接执行。
唐武便道:“臣亦无异议。”
最后自然是所有人都签章了。跟上回的土地限购令相比,这回的摊丁入亩已是温和得多,何况还降了标准。
只是,这一天的政事堂会议开完,众宰相离开时的脚步都控制不住地有些发飘。
第240章定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