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银楼、县试年后便是走亲访友,一家人……
年后便是走亲访友,一家人分批往城中相熟的各家走了走。
或是在家设宴待客,林如海底下的属官和幕僚都来了,明瑶华另外给周家和齐家也发了帖子。
这般或是去别家赴宴,或在自家设宴请客,期间林明霁还领着明甫光回了一趟清宁县报名县试,转眼就从大年初一到了元宵节。
扬州作为仅次于京城和金陵的富贵繁华之地,夜市繁华热闹,元宵之夜更是彻夜灯火辉煌,店铺通宵营业。
明瑶华此前几年虽然都住在扬州城内,但因重重原因不得见识这般张灯结彩熙来攘往的盛况,今年可谓是期盼已久,早早地约好了平昌郡主,一起去东关街看花灯。
明瑶华要出门看灯,林明霁和明甫光也要跟着。
黛玉此前看过的花灯都是贾家下人扎的,还不曾见过外头元宵灯市的花灯,赖在明瑶华身上撒娇,道:“嫂子,我还没见过‘花市灯如昼’的景象呢。”
明瑶华笑道:“那咱们一起去。”
又对林明霁道:“到时候我们女孩子一起玩,你们两个自己找地方玩乐。”
左右就在东关街附近活动,林明霁笑着应了。
于是一家子人,除了林如海不喜人多喧闹,待在家里,年轻小辈都出门看灯去了。
为避免意外,明瑶华带足了小厮丫鬟跟着。
平昌郡主在陶然茶楼订了临街的雅间,明瑶华等人到了,平昌郡主还没到。
几人暂且落座,点了茶水点心。
黛玉从窗户往外看,便看到底下流光溢彩的灯棚,几乎隔几步就有一座灯棚,她过足了眼瘾,转过头笑道:“这里的花灯已经够漂亮了,我听说城门附近的大片空地上还有官府派人扎的灯棚,更为高大华丽,不知又是何等的壮观?”
明瑶华笑道:“城门那边较为鱼龙混杂,不比这里街头街尾都有士兵巡察。不过你若真想知道,派两个机灵的下人去看了,回来再告诉你。”
黛玉摇摇头,“不是亲眼见识的,终究没意思,我看这里的花灯已经够了。”
几人略等了等,用了茶点,平昌郡主和陆同知才姗姗来迟。
雅间里以一扇屏风将空间分为两部分,互相见过礼后,男客便去了屏风的另一边。
平昌郡主笑着解释了迟到的缘由:“临出门前,福哥儿哭闹不休,只得等奶娘哄睡了他,我才得以脱身。”
明瑶华笑道:“正好让我多看了一会子的花灯。”
平昌郡主指了指窗户斜对面的瓷器铺子,“我们现在就去吧,只坐着没什么趣味。”
晚上逛街比之白日,更有一番滋味,只是日常的夜市大多是男性吃喝游玩,女子被拘在家中,一年到头也只有元宵中秋这两天可以在夜晚出门。
明瑶华示意屏风那边,小声道:“他们总不好跟着我们一起进铺子里吧?”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去。
女儿就在身边,让小小的孩子见识到大人世界的丑恶,卢氏又心疼女儿,又深恨那打头发号施令的骄纵女子。
奈何自家只是普通百姓,只得放下东西跟着店内的人流走出银楼。
青姐儿清澈的眼睛望了一眼店内,对卢氏道:“娘,我们去别家买也是一样的,别生气了。”
卢氏本还极力忍着,被女儿这样一说,气得眼泪都飞出来。
青姐儿不知所措,四处张望着看看亲爹在哪儿,却先看见了明瑶华一行人。
青姐儿又是招手又是呼喊:“明姨母。”
明瑶华面露惊喜,一手牵着黛玉和平昌郡主一起走过去,看到卢氏在急急忙忙地擦眼泪,不免关心地问道:“卢姐姐,这是怎么了?”
青姐儿不等母亲说话,就口齿清晰地将事情原委说了。
一则平昌郡主看不惯仗势欺人的行径——若是好言好语地将人请出来也就罢了。
二则青姐儿叫明瑶华为姨母,平昌郡主心中的天平就偏向了卢氏这边。
她眉毛一挑,道:“这样嚣张的气焰,我倒要看看,是扬州城内哪家的家女眷?”
明瑶华只有更生气的,一边命丫鬟看好黛玉和青姐儿,一边挽着卢氏的手臂走进店铺。
柳妙茵被一群同龄人簇拥着奉承,拿起一枚同心环看了看,“这块玉不够通透。”
又拿起一支金累丝嵌宝花簪,看了两眼,嫌弃道:“勉强还过得去,不过还是比不上宫中赏赐下来的精致。”
“只是一家小店铺,聘请的匠人手艺哪里比得上宫中的呢?”
“若实在没有看得上的,换一家店便是了。”
漕运千总是正六品的官职,柳妙茵身边的几个同龄小姐愿意捧着她,自然是因为家里的父兄还够不上六品的官职。
她们只知道柳妙茵是驸马都尉的女儿,且柳妙茵说起宫中诸事,事事详熟,她们更愿意尊着柳妙茵了。
柳妙茵沉浸在被小姐妹奉承的虚荣中,看着大门又走进来一拨人,自觉落了脸面,娇声斥道:“掌柜的,我不是说了,不许别人进来打扰我吗?”
女掌柜多年来管着这家铺子,练就了一双利眼,新进来的这拨客人无论气势还是装扮都比她强,早就躲到一边去了。
平昌郡主一步步走进去,忽然不客气地嗤笑道:“这么大的架势,我还以为是宫里的哪位公主娘娘来了,原来是我那早早就仙逝的姑姑的庶出女儿啊?”
“柳妙茵,你不会又打着公主女儿的旗号招摇撞骗了吧?说来也是,扬州不比京城,谁知道你是驸马都尉的庶出女儿,光沾着公主女儿的名头,实则身上没有半点皇家血脉呢?”
柳妙茵身边的几位小姐将平昌郡主的话细细一品,看向柳妙茵的眼神里多了几分鄙夷。
和她们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她的母亲是太上皇唯一的妹妹,什么进宫参加宫宴,什么家里时常得到宫里的赏赐。
原来都是骗她们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一起支撑家里,父亲是不是不会想到将她接回扬州?
今日出来是为着看花灯逛街找开心的,明瑶华不欲气氛沉闷下去,起身朝窗外看了看,道:“也不知他们几个什么时候回来,一个时辰也该到了。”
明瑶华没看到林明霁的身影,只看到满目的花灯和游人,转身回来坐下,提议道:“不如我们来赌一赌,他们究竟谁赢的花灯最多?彩头嘛,就一人出一样身上戴的首饰。”
平昌郡主笑道:“我肯定选我夫君。”
黛玉也笑道:“我选哥哥。”
明瑶华无奈摊手,道:“我还有得选吗?我选光弟。”
几人笑作一团。略等了一会儿,门外就传来一阵声响,平昌郡主不等丫鬟上前就自己跑着去推开门,一看果然是他们几个。
她一边看一边数,惊讶道:“怎么一人才两盏灯笼?你们连猜灯谜都费劲了吗?”
陆同知走进来,将灯笼摆放在墙边的长条桌案上,笑道:“别提了,我们几乎要把店家的灯谜全猜出来了,猜灯谜赢的灯笼太多,堆在脚边看不过来,索性全送给路人,只一人挑着看得上的拿两盏回来。”
林明霁赞道:“陆大人高义,还按灯笼的市价给店家大概补了银子。”
陆同知这样官位的人还能注意到这点小事,看来是个干实事的官员。
明瑶华等人皆笑了出来,这下谁也没赢着,谁也没输着*。
此时已到亥时了,众人略说笑了一阵,就各自回家。
马车上,陆同知感慨道:“人的运道真是难以捉摸,林运使早年膝下只得一个女儿,人到中年都快奔五十去了,倒是一下子得了两个好儿子。”
平昌郡主接话道:“光哥儿是明家的儿子。”
陆同知笑道:“又是弟子又是儿子的小舅子,有这两层关系在,和儿子也没甚差别了。”
他带着点看别人家孩子的羡慕道:“今晚猜灯谜,光哥儿年龄是最小的,但猜中的可不是最少的,他猜中的灯谜和我和林明霁没甚差别。要是我们的福哥儿长大也能有这般聪明就好了。”
平昌郡主瞟他一眼,道:“我只求福哥儿身体健康,不用他像光哥儿那样聪明——只要不蠢就行。”
陆同知笑道:“我的心和你是一样的,但谁会不盼着自家孩子机灵聪慧呢?”
且说明瑶华将平昌郡主的提醒告诉林明霁,次日,林明霁就和林如海说了。
林如海眉头紧皱,柳唯芳和瑞安亲王等太上皇一党的皇亲勋贵已然每年从盐税里截取三十万两白银,柳唯芳还要将女儿嫁给漕运官员,再一联想到太上皇发来的密信。
难道,他们还想要更多?
林如海心头涌起一股后怕,只差一点,他就要被这群蠢货连累致死!
年后,封氏带着甄英娘来林家。封氏眉宇舒展,面色红润,比之初次相见,人都显得更端庄大方了。
封氏带了一些姑苏那边的土仪来,笑道:“年节时回了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一趟老家,带着英娘见了我父母兄弟,还找了英娘她爹,如今我也没甚遗憾了。英娘她爹手头也积攒了一笔银子,尽数给了我。我想着,把小花灯巷子的房子买下来,照旧做绣娘生意。就是以后石妹妹回来,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看着封氏的日子过得好,明瑶华也为她高兴,道:“你能有这样的打算很好,扬州的房价不贱,就是以后有了更好的去处,那房子要转手也容易。”
封氏温柔笑道:“我这次来,一是为了和您说一声以后的打算,二是听说石妹妹去京城之前,将玉兰和玉竹两个丫头送来您府里,如今我回来了,照旧将她们接回去一齐养着。”
明瑶华思忖了下,道:“那两个丫头在我这里刚安定没多久,频繁更换住处恐怕她们不习惯,索性就让她们先在我这里住着。她们也能帮着做一些细微的活计,靠自己挣钱,我并不是白养着她们。其他的,等石绣娘回来,或是她们长大一些再说。”
封氏仔细想想,这话也不错,便提出要看看那两个丫头。
明瑶华便命人带她去了。
黛玉和甄英娘坐在一处,二人交头私语,黛玉问:“你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你好吗?”
甄英娘笑道:“我爹对我很好,他看到我,还抱着我哭了,攒的积蓄也说给我和我娘。”
甄英娘回忆着父亲的样子,道:“他个子一般高,很瘦,穿着道服,脸上的胡子有点脏。听道观里的小道士说,我爹平日不爱说话,得闲了就自个儿窝在一处,不知在做什么。”
她说着就又哭又笑起来,并不是呜咽哭泣,眼泪只是从眼里划过脸颊,嘴角含着笑意,“不过我爹说了,以后他要多多的接做法事的活儿,给我攒嫁妆银子。”
黛玉小声安慰她,将自己的帕子给她擦泪。
黛玉是回家之后和嫂子说起船上认了一个年龄比她大的学生,两人互相一对,才知道甄英娘原来是薛姨妈家的那个丫头。
要是没有及时被母亲找到,说不得甄英娘就要被薛姨妈之子纳为妾室了。
真是万幸。
二月初二,给黛玉简单过了一个十岁生日,就紧锣密鼓地为明甫光预备考试物品,诸如吃的穿的,笔墨纸砚等。
这事儿明瑶华有经验,不过两天就准备妥当了。
为难的是,因林明霁要上学,不得亲自送明甫光回清宁县考试。
明甫光道:“姐姐,派个两个稳重的下人和我一起去就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明甫光今年十二岁了,算是个小大人了。他个子渐渐抽条,脸上的婴儿肥消退,有了英气少年的雏形。
他是这么一说,明瑶华哪里放心得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黛玉看着家里,她陪明甫光回一趟清宁县,正好借此机会,去父母坟前上一炷香。
明老爹临终前,明甫光才六七岁,如今能下场县试,取得个童生、秀才的功名,就算年纪小些,走出去别人也不会只把他当个孩子了。
明甫光虽然觉得自己能行,但明瑶华坚定要陪着他去县城,明甫光心里还是欢喜得很。
第43章县令头疼明甫光要下场县试,最担忧的……\\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