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0章第350章
回到水埠公社,许金虎没急着带许明月去办公,而是带着她去了木匠家里,看给她打的家具。
分给许明月干部宿舍的床早就打好了,依然是这个地方所特有的高架床,但一直在木匠那里,没有给她搬过来,现在许明月来了,许金虎就带着她去木匠那里看床,看有没有哪里要修改的地方。
床是一米五成两米的规格,这是这边的普遍尺寸,毕竟房子就那么大,打更大的床,家里就放不下了,除非是那种兄弟多的家庭,一米五的床睡不下那么多人,就打一米八的木架床,横着睡,能睡兄弟四五个。
木床上刷着清漆,一进木匠家的院子,就有一股清漆的味道,说不上是她的床上的清漆味道,还是其它木制品的清漆味道。
许明月转了一圈,去看了眼她的木床。
木床打磨的颇为细致,床边的毛刺全都被打磨的平整不说,居然还在床头的靠背上,雕了鱼戏莲花的图案。
想到二宝还不到两个月,这清漆味道可能会对小孩子身体有害,许明月问木匠:“这木床的清漆刷了多久了?干部宿舍的衣柜也是你打的吧?一起说说。”
木匠有些害怕的看了许金虎一眼,小心翼翼地说:“许书记,给您和许主任打的家具,我也不敢糊弄不是?全都是给您用的最好的材料,也是最早给您和许主任打的家具和床,有三个多月了!就等着书记你来拉走呢!”
若是普通人,上了清漆的家具通风三个月差不多也够了,可二宝还不到两个月,许明月着实不放心让这么小的婴儿在新房子新家具里住着,又去看了看其它成品家具相中了一款没上清漆的,让她照着前面那张清漆雕花木床,再打一份一样的,不要清漆的。
许明月考虑到之后肯定要把二宝带在身边的,便让木匠又在床栏一周打上木制的围栏,防止等二宝能翻会爬的时候,从床上掉下来。
这床起码有一米多高,这要掉下来,摔到地上,头都要磕个包,阿锦小时候就没少从床上滚下来,只是那时候生活在城里,床沿只有这里高架床的一半高,饶是如此,半夜小姑娘翻到地上来,也是疼的狠了,哭的厉害!
许金虎还想让许明月晚上住在水埠公社,感受一下他督建的干部宿舍,可许明月实在是怵新装修好的房子里清漆的味道,笑着回绝了。
已经出来浪了一天是许明月,还真有些担心孟福生能不能搞定这个还不到两个月大的二宝。
许金虎却误会了,以为她是放心不下孟福生,有些不乐意地嘟囔:“那小孟什么都好,就是太粘人了,我滴个老天爷,我就没见过比他还粘人的男的!”他指责许明月:“也是你惯得他!”
他话是这样说,却没有阻止许明月回家,而是说:“再过段时间天就冷了,你这么两头跑也不是个事,总归现在农闲了,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你和小孟要么就搬到公社里来,要么就等到明年开春再搬过来,省的两头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的滞销品,总要试试才知道。”
许金虎无语地说:“你也真是胆子大,你悠着点搞,别把自己搭进去了,我都救不了你!”
许明月想了想,还是带着魏兆丰给她的东西,去帮他发了一份电报,简单含蓄的说了一下他现在的情况。
傍晚许明月回了荒山,轻松了一天的她,终于愿意把小二宝抱过来逗一逗,不用自己带,只需下班回家陪孩子玩乐一下,那养孩子的乐趣还是很充足的。
小二宝有奶粉,也不需要一定要喝她奶水,只是这是个高需求宝宝,一定要有人带着,有人在身边陪着,不然就会一直哼哼唧唧,要是再没人理她,就要放开嗓子大哭了。
她的哭声也很奇特,是突然张开嗓子,非常大声的‘嗷~’一声,后面声音就逐渐由最高转低,就像在试探别人一样。
阿锦就对小二宝很感兴趣,和孟福生两人看的是不亦乐乎。
十月过去,农忙差不多就结束了,之后就只剩下秋红薯等着收,然后就是年底的分猪肉和分鱼了,今年因为有水稻养鱼这事,家家户户已经不光是不缺鱼了,往年只有双抢和偶尔家里蒸一条咸鱼,到如今,几乎天天都有鱼吃,有些人家都敢和建设大队、石涧大队的人吹牛,牛气哄哄的说一句:“我吃鱼都吃腻了!天天吃鱼!鱼有什么好吃的!”
然后惹来建设大队和石涧大队一阵羡慕的目光,可把他们得意坏了!
尤其是过年那段时间,嫁过来的姑娘们回娘家,几乎都提着四五斤、七八斤重的中等渔获,那是相当长脸,更惹得别的大队的越发的想将女儿嫁到临河大队去,那长的普通点的,连相亲都落不上,临河大队的小伙子们,这个年过的,简直要挑花眼。
就在整个临河大队都喜气洋洋,周边大队都羡慕的眼睛都红了,和平大队、建设大队悔的肠子都青了的时候,蒲河口又有了一件好事。
经过长达两年的实验和研究,蒲河口终于在新年到来之前,蒲河口那边攻关3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研发的项目终于得到了突破,沼气发电也终于投入使用。
在黑暗了长达数年之久后,蒲河口终于也像临河大队一样,在蒲河口监狱除却犯人居住的牢房之外的各个房间内,终于亮起了点点灯光。
蒲河口自主研发出了这个时期最为先进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开始计划,从蒲河口,联通和平大队、建设大队,到临河大队,这一整个的变电输出工程。
隔壁石涧大队的丁书记听说了隔壁临河大队带着建设大队、和平大队、连着蒲河口,将要全部通上电,他也立刻意识到,这是加强自己权利和人望的大好时机,在整个年前,几乎是天天带着野味往临河大队跑。
先是带着两只野鸡去同是大队书记的江建军家,可变电输出工程是许明月一手支持,才有了如今大河以南中,所有隶属于水埠公社旗下的大队都进入了变电输出工程,他能做得了什么主?他对电工这一块,根本就什么都不懂。
丁书记又带着野兔去许红桦家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个蒲河口都处于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已经不常来的许明月,难得的每天都来蒲河口,给攻关3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研发的专家们送年货。
一筐咸鸭蛋、一条条鲜鱼、鸡、鸭,这些他们在城市里都少见的东西,被她一船拉到了蒲河口的养猪场,足以让陈卫民教授他们过一个丰厚的肥年。
腊月二十那天,蒲河口那边,自刘主任过来批斗之后,已经在蒲河口干了半年农活的魏兆丰,终于收到了家人发回的电报,家中老人病危的通知,需要魏兆丰回京探亲一趟。
许明月直接将电报给了魏兆丰,也没有卡着不让他回去,而是顺利的打了证明,放他回去。
他虽然被关在蒲河口干农活,挑堤坝,但他的实际粮食关系还在临河大队,他的身份依然是上山下乡,插队到临河大队的知青。
魏兆丰的离开是悄然的,没有在蒲河口和临河大队掀起任何波澜,甚至临河大队的知青和队员们,都不知道曾经除了孟技术员外,长的最俊的小伙子,已经离开了蒲河口,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能过个肥年、好年的兴奋当中。
阮芷兮倒是想去蒲河口看她,可见过她同学执掌的劳改队,本能的害怕那里,又因为对魏兆丰心怀愧疚,不敢相见。
一直纠结到年前,阮芷兮没去,叶冰澜去了。
叶冰澜先是去了许明月家里,给她递交过来一份清晰详尽的计划书。
很明显,对于临河大队的茶叶销售问题,她是做了详细的调查的,计划书中的细节做的比她爹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穿越过来带的商场,是高级商场,里面的东西全都是属于奢侈品,茶叶也是,里面很多包装的无比精美的茶叶茶具。
在叶冰澜的计划书中,在茶博会中展销的不光只有茶叶,还有茶具,还有极具观赏性的功夫茶等,甚至她还提出引进一些这个时期先进的炒茶设备和真空包装机器。
真空包装的原理实际上非常简单,这样的机器和包装材料这个时代已经具备,只是需要一些人脉和途径运到国内而已。
关键是,她的商场空间里,就有类似的收缩包装机、外抽是包装机、保鲜膜包装机等,甚至超市的茶叶区,还有现成的炒茶机,连各种相关的配件都有,绝对属于这个时代的领先技术。
此外,各种已经成熟的茶叶外包装,也有很多。
若是现在的木匠、陶瓷厂,无法根据设计图,生产出他们想要的茶叶罐造型,还可以直接出具模型,让陶瓷厂和木工照着样子定做。
她已经来到这里快满两年,这两年她都还没见到她的父母,她也担心父母在蒲河口的情况,在观察了近一年临河大队和许明月之后,一直秉持低调做人的她,这次终于主动找上了许明月。
许明月不知道她和叶守成之间的关系,在看到叶冰澜递交上来的计划书后,颇为意外的挑了下眉:“你的意思是,这上面所有列出的计划和设备,你去跑?”
她不知道叶冰澜的家世,只以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为她家在城里相当有人脉,倒也没觉得奇怪。
下乡的知青中,能人和家世地位极高的人,多的是!
叶冰澜有些忐忑,深怕许明月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她走什么途径帮她把这些设备运过来。
没想到许明月只是点点头,说:“行。”她看着叶冰澜,“看情形你是不太想当老师,有别的追求?”
若是想安安分分的当个老师,就不会在年底快过年的前几天,给她交来这么一份计划书了。
这份计划书的提交时间很有意思,若是她看不上,按照当地的风俗,看在马上要过年的份上,也不会拿她怎么样,同时,年后就是新的一年茶叶采摘的时候,她想要做成计划书上的事情,现在就要立刻准备起来了,不论是茶叶包装,还是真空设备机械这些,甚至后续的一切对外贸易,她全都写的很具有操作性。
许明月对人才向来是求才若渴,这么个偏僻的穷地方,若不是遇到城里知青们上山下乡的政策,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城里来的人才们,况且他们在乡下也没几年好待了,自然是要人尽其用,只要你敢秀出才能,许明月就敢用他们,提拔他们。
当然,叶冰澜想要就这样拿到正式干部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她是先作为许明月的秘书,茶厂对外经营处干事的身份,进入了茶厂工作。
茶厂里人不多,除了茶厂负责人夏云芝,茶厂总技术工江芸香外,还有两个炒茶的技术工,剩下的,就都是吴城那边刘主任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
刘主任的人安排到茶厂,一是为了夺权,二是为了争夺茶厂的利益。
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主要是为了看住这些人,让他们不要在茶厂内搅风搅雨,耽误茶厂日常运作。
原本刘主任安排来的人是想要好好大展身手一番的,结果满怀期待的来,跟着茶厂的人往国营茶厂那边走了一圈,他们临河大队的茶叶,居然是连品牌名字都没有,正式包装都没有一个的,市面上价值最低的散茶,他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是临河茶厂的人。
将茶厂的事情跟刘主任一汇报之后,刘主任皱着眉头虽觉得茶厂的利益应该不止这些,可他是擅长搞权力斗争的人,并不擅长经营,他手下的一群红小兵们搞破坏,各个都是一把好手,搞建设,没有一个成的。
见茶厂利益微薄,后面他们除了每次查账的时候都跟着来茶厂,平常基本不到茶厂来了。
尤其是天气逐渐寒凉了之后,就更不愿三天两头的来河面上喝西北寒风了。
临河大队的气温比吴城要低好几度,河面上更是寒风刺骨,他们日常都不太愿意来临河大队,更别说冬季了。
刘主任的人不来,周县长的人也都省了事,他们也不来了。
现在日常经营临河茶厂的人,依然是夏云芝和江芸香,现在多了个对外经营贸易处小干事,叶冰澜!
第351章第351章\\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