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康熙四公主

关灯
护眼
第 118 章 第118章二合一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18章第118章二合一章

之后的一段时日,对丹卿来说是难得的平静安逸,与薛家人的相处也比想象中的更加舒服和睦。

薛青柳暂时留在了公主府里,蘼蘼很喜欢这个比她只大三岁的小姑姑,非要与她一起住,而薛青柳年纪虽小,却很有“长辈风范”,对蘼蘼非常有耐心,两个小姑娘凑在一起你问我答,虽然都词不达意,但看起来叫人心里暖暖的。

薛思桓还在读书的年纪,但来了归化城后就一直没寻到合适的先生,薛明本身又不是个会读书的,干脆将小儿子直接打包送给了他亲哥,气得薛思文回去闹了一场,然后又灰头土脸的领着弟弟回来。

丹卿看着同样耷拉着耳朵尾巴的兄弟两个,忍不住偷笑,她叫人将前面的客院收拾出来给薛思桓暂住,这样每日薛思文去教他读书倒也方便。

“他这是得寸进尺!”

薛思文扒着丹卿的肩膀给他亲爹上眼药,“公主,您不能纵着他,得派人去好好训斥他一顿,不然他今儿敢将薛思桓送进府,明儿他自己就敢来公主府打人!”

丹卿看着手中的密信不为所动:“嗯,那我叫人先预备好戒尺。对了,你家不是有家法吗?不如干脆请过来,就放在客院里,也好叫你们兄弟俩心里有个畏惧。”

薛思文不敢置信的看着丹卿:“公主,你不喜欢我了???”

丹卿笑弯了眼睛:“喜欢呀,你这幅老鼠见了猫一样的表情,我十分喜欢的呢。”

薛思文气得转过身不理她,丹卿也不哄,继续低头看手里的信。

这是胤禛回京后给她送来的,上面是他们约定好的“密文”。

满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那些看似连在一起的圈圈弯弯,其实是由不同“字母”有规律的拼在一起的,就像是拼音一样。

丹卿将这些字母拆开重组,形成了一种字母置换密码,以她少时与胤禛一起学过的《御制数理精蕴》为密码母本,用满文十二字头做页数定位,辅以其他字母代表的行数字数,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看似满文,实则完全没有意义,只有对照母本才能破译的文字。

如此一来,即便她身边再有其他探子拿到了密信,也看不懂其中内容。

吃一堑长一智,丹卿如今谋划的事情可不小,决不能叫旁人知道。

或许是因为用这种密码来写实在是费劲,所以胤禛的密信难得的很短,翻译过来只有七个字:

【事已成,重伤,未死。】

丹卿早有心里准备,却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是她与胤禛安排好的计划,虽已尽量准备完全,但还是太过凶险,基本上就是用裴端的命去赌胤礽会不会上钩。

好在结果是好的,裴端已经到了胤礽身边,而胤礽既然现在没杀他,那只要他按照约定行事,胤礽就不会轻易要了他的命。

丹卿给胤禛的回信更是简练,只有一个字:【断】。

让胤禛参与此事已经十分冒险了,既然人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或许这样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他既要她有能力镇住漠北,又不想她真的能将整个草原收入囊中,有底气与大清分庭抗礼。

正是因此,康熙会给她守城用的火炮,却不会给她善战的将领,如果她再扩张势力,说不定他就会派其他人来制衡于她,比如,那个只闻其名从未见过其人的绥远将军。

所以,她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再是军事上的,她得先从别的方面入手。

好在她早有准备,如今已经与漠南蒙古几个王公签了借款条约,占了几处牧场准备外包给漠北迁徙而来的牧民,这样等那些王公还不上钱,她就能名正言顺的接管这些牧场。

另外还有一个在她看来最为重要的所在,就是吉兰泰盐湖。

如今大清的盐产地和产量都不少,不过因为销售区域的严格划分,导致蒙古盐价居高不下,贩卖私盐者众多。

然而在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便有个现成的盐湖,蒙语叫做察汗布鲁克池,原归属阿拉善和硕特部所辖。

和硕特部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失利,被迫向西迁徙入青藏,噶尔丹阵亡后,虽然准噶尔部重新向西收缩,但和硕特部却暂时无法迁回来,所以察汗布鲁克池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如今到处都是私盐贩子。

归化城的盐大多来自盛京和山东,虽然够用,但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也是因为大盛魁手中的盐引有限。

所以丹卿就盯上了吉兰泰盐池,想要将其收归囊中,这样不但能解决归化城乃至库伦城盐价高问题,若能将盐引尽数掌握在手中,还能往蒙古诸部销售,获取大量的利润不说,长此以往,便能厄住他们的咽喉,即便不用兵事,也能逐步掌控他们。

但如何能让康熙同意她开采盐池,又是一个大问题。

丹卿为此纠结了许久,不敢轻易开口,怕一次不成以后再想要就更难了。

张廷玉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答应了要接手兴建学堂之事,便立刻开始选址,最终选定在满汉城区交接处建立官学,又在城南单独建立蒙古官学。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蒙古人大多只会蒙语,不会汉话,教授他们需要蒙语教学为主,满语汉语为辅,以蒙古传统教材《蒙古源流》入门,汉学最多就是教教《三字经》之类的,便足够了。

而官学招收满汉孩子,走得是正经启蒙的路子,不但要叫他们识字懂礼,更会层层选拔,教授更专业的知识。

张廷玉甚至在条陈中列出了要在归化城开童试的畅想,这就不仅仅是基础教育那么简单了,甚至可能会为大清反向输送人才。

丹卿虽然觉得这事很难,但也尊重张廷玉的想法,叫他编纂相关的教材,许他亲自在归化城的读书人里选拔**,并承诺,若将来当真有读书人有能力赴京赶考,公主府将会承担起全部费用,无论他们愿不愿意高中后回到归化城来,都无需偿还。

这是画的一张大饼,但也叫归化城里有心求学之人激动不已。

他们大多是因灾祸背井离乡而来,即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吃饺子啦!”

王氏带着侍女们端了亲手包的饺子过来,热腾腾的摆了一桌,唤着孩子们回来。

原本丹卿是想叫薛思文回家过年的,毕竟他几年未曾归家,合该好好陪着家人过个年。

可容老夫人却先带着薛家人上了门,说是想见识一下公主府过年的模样长长见识,其实丹卿心里明白,她们是想跟薛思文一起过年,又怕带走了他,会叫她孤单。

于是丹卿在归化城里的第四个新年,终于不是早早回寝殿休息,而是在一片欢声笑语的热闹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丹卿为公主府里的所有人都准备的新春的红包,容老夫人也为她准备了一份,却不好意思拿出来,叫薛思文偷偷塞在了丹卿的枕头底下,夜里的时候才拿出来给丹卿看。

“蒙古人拜喇嘛,我祖母不信那个,她素来是拜武财神的,可惜城里没有关帝庙,就只能与我娘一起亲手缝了这青龙刀的荷包,里面装了小小的金元宝,讨个辟邪发财的好意头。”

薛思文打开荷包,把里面指甲大小的金元宝倒在丹卿的手上,一个个胖乎乎的,十分可爱。

“你倒是提醒我了,咱们归化城里确实只有藏教的庙宇,不如就另建一座关帝庙吧。”

蒙古人笃信藏传佛教,她在这里兴建其他宗派的庙宇并不合适,但关公忠义,又是武财神,建一座关帝庙供汉民参拜不算过分,也正好向蒙古人宣扬一下汉族的忠义文化。

对于统治者来说,民心是需要引导的,正能量的宣扬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

丹卿又把玩了一会儿,叫薛思文重新装好,说要拿去给蘼蘼压枕,薛思文却将那荷包塞回丹卿枕头底下道:“蘼蘼自然也有,我亲自检查过,与阿柳的一起交给了禾苗姑娘,让她夜里放在她们枕下了,这个是专给公主你的。”

丹卿问他:“那你的呢,你有没有?”

薛思文委屈的瘪瘪嘴:“我跟弟弟都没有这么小巧可爱的,给我们的是一支金笔,瞧着好像十分贵重,其实里面是实心的铜,不值钱又重的很,根本不是什么压岁钱,而是给我们‘上规矩’呢!”

丹卿好奇:“怎么说?”

“若是犯了错,或者不肯用心读书,就罚我们用那笔抄家规呗,”

薛思文抱着丹卿蹭蹭,“公主你都不知道薛明有多可恶,从小就变着花样欺负我,你可不能被他给骗了!”

丹卿简直乐不可支。

也不知这父子俩什么仇怨,但凡有机会,薛思文是一定要给他爹告状的,仿佛给薛明添堵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不过薛明这人却也是有本事的,天上香交到他手里后,不再走媚客的路子,生意却比之前更好,如今薛明正张罗着想往库伦城里去开分号,只是薛家人都不肯陪他同去,故而这个年他总是沉着脸生闷气。

“等天气暖和些,我打算请哲布尊丹巴往库伦城一趟,为刚建成的庆宁寺主持法会,你父亲若是想去库伦城开分号,却是个好时机。”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这是丹卿当初在围场上就与那位大喇嘛约定好的,也是她拿下库伦城之前就做好的决定。

虽然这个时代以血脉为基础的统治占据主导,但在宗教势力繁盛的蒙古乃至青藏等地,信仰也是一股十分有凝聚力的力量。

丹卿从没打算亲自去库伦城制衡敦多布多尔济,所以除了将阿丽娅母子送去让他们与土谢图汗太后联手抗衡敦多布多尔济之外,她还命人兴建了庆宁寺,请来哲布尊丹巴大喇嘛,成为库伦城里的另一股势力。

自此之后,库伦城里将会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他们三方都依赖于丹卿的支持,哪一方都无法独大。

丹卿只要继续掌握住库伦城的地下势力,以及补给来源,就能彻底控制住库伦城。

薛明终究还是耐不住去了库伦城,丹卿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薛思文会说他爹比他还不靠谱。

将这一家子老小留在还没捂热乎的地方,他倒也真的放心。

薛明走后,王氏撑起了天上香,忙起来时真真没时间顾及家里,丹卿干脆将容老夫人也接进了公主府,也省得薛思文忧心祖母,来回折腾。

容老夫人素来摆得正自己的位置,没有丝毫将自己当成长辈的意思,而是主动照顾起蘼蘼和阿柳,日日相处下来,蘼蘼对她更是亲近。

与此同时,在胤礽身边潜伏半年有余的裴端,终于开始有机会往外传递消息。

为了保护裴端的安全,丹卿与他是完全单箭头联系,也就是说裴端单方面往外放消息,不用管这个消息有没有交到丹卿手里,而丹卿不会给他任何指令,无论胤礽如何试探,他都不会上当。

丹卿从没想过只凭自己就能扳倒胤礽,所以她从一开始就不在乎裴端放出来的情报落在谁的手里。

她深知想要康熙废储需要的是很多很多的失望积累,而她鞭长莫及,得指望其他反对胤礽的势力。

所以裴端是她为他们扑的一条路,她不在乎过程,只要结果如她所愿,就够了。

康熙三十八年万事太平,风调雨顺,丹卿已经彻底将从库伦城到归化城沿线掌握在手中,开始沿途修建小镇,以控制更多的草场,也聚拢更多的牧民。

康熙三十九年夏,康熙再次北巡,这一次丹卿却并没有去,因为归化城里突然爆发了鼠疫,她忙着防疫,无暇前往。

这场鼠疫来得有些突然,与商人偷贩进归化城的病畜有关。

鼠疫爆发之后,丹卿直接领士兵封堵了每个城区的出入口,将满蒙汉三区分开封控,逐步排查疫病来源,最终焚烧病死牲畜三千余头,彻底掐死了疫病传播的源头。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幸而丹卿很有经验。

大盛魁库房里常年囤积的药材成了防疫的底气,而分区而治的城市规划,阻止了疫病的传播,迅速找到了病源,故而虽然惊险,却并没有造成太过重大的损失,生病的百姓因为得到了及时的隔离和救治,因此身亡者寥寥无几。

张廷玉对此大加赞叹,亲自帮丹卿写了奏折,命人送去了围场。

半个多月后,在归化城恢复开放重焕生机之际,丹卿等来了康熙赞扬的回复和赏赐,同时也等来一个惊天

动地的大消息——

康熙欲废储。

丹卿听闻后感觉有些恍惚,问薛思文:“今年是康熙三十九年对吧?”

康熙才四十七岁,距离结束统治还有二十二年,而胤礽还不到而立之年,九子夺嫡的大势尚未形成,怎么就突然跳到了废储这一步了呢?

到底是康熙故意试探,还是历史的进程真就加快了?

她如今,是该落井下石,还是该按兵不动,静候两立两废的到来?

第119章第119章二合一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