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家提前两年准备大逃荒

关灯
护眼
第 183 章 第 183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83章·第183章

翌日,天还未亮,回府城的队伍便启程了。

三辆驴车,护送的人,晚霞村这边四个,柳河村四个,加上马二娘两口子,一行共十人。

这回回府城,日后若无大事,一家三口等闲不会再回村,起码在世道安稳前,都不会再离开府城。

故而,孙四郎两口子这回带的东西有些多,除了自家分到的粮食,孙家老两口私下也补贴了不少,粮肉蛋菜干货,整整装了好几麻袋。

除此之外,村里人或多或少也拿些,本家人给个一刀半条的腊肉,村里另外几姓则送了些自家地里刚砍的菜,还有晒干的菌子啥的,不值钱,但是个心意。

再有就是鸡蛋鸭蛋之类的,这些容易磕碰坏,每一个都用稻草裹着,还撒上了谷壳。

孙四郎算是柳河村近些年唯一走出去的自家孩子,生的儿子更是有本事,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童生。人么,都是这样的,甭管日后如何,当下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都乐意做这个面子,把彼此关系维系好。

未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假如旭哥儿真成才了,他们如今给的肉啊菜的,那就是一份份香火情,日后有事求人腰板也能硬上两分。

都不是啥很坏的心思,人之常情,马二娘完全能够理解,除了实在不能收的金贵物,村里不管谁家登门给些吃的用的,她通通来者不拒,婶儿嫂子叔爷喊得极为亲切,让人心里倍感舒坦。

亲戚乡里间往来便是如此了。

出了村子,三辆驴车行驶在大道上,车轮骨碌碌转悠,碾压地碎石迸溅,发出沉闷声响。

赵家的车厢卸了,眼下架的板车是从村里人家借来的,为的就是方便拉货物。孙家的驴车也是一样,没有车厢,驴车也不是用来坐人的,得拉货,人得自个走路。

孙大郎望着走在最前方的赵大山一行人,视线在他们垒满麻袋的板车上扫过,眼中闪过一抹惊疑不定。

离村前,他亲眼看见赵大山和赵三旺拿着两把大刀,用布条子裹好,就这么大喇喇插入了麻袋下面。

他不知道这是对方故意让他们看见,还是他们平日里就是这般行事,他只是不住地在心里庆幸,还好,还好当初村里人听劝,没真扛着锄头去村外赶人,不然惹怒了他们,没准就抽刀砍人了。

这谁能想到啊,这群难民手里居然有武器!

不是缺口柴刀,更不是齿口镰刀,而是大刀,比他腿还长的大刀!寒光湛湛,一刀下去能把人脑袋削个齐整的锋利,简直吓死个人。

但该说不说,心却更安稳了。

原本还担心路上会遇见难民,对方看他们人少,又押运着好些货物,会破罐子破摔上来抢他们。如今是半点不虚了,甚至还有种自家没花费半个铜板就请来一队镖师护卫的新奇体验,颇为奇异。

此行没有老弱,全是些有脚力的壮年汉子,途中也没出啥意外,到府城时,头顶太阳还烈着,赶着些时间排队,没准今日便能进城。

赵三旺机灵,没先寻地儿腾挪货物,而是催着石家兄弟推快点,他自个也在前头拉车,跑过去先把队排上。

等马二娘和孙大郎他们赶着驴车过来,这才开始着手腾货物。

今日进城的人依旧是一眼望不到头,城外的难民瞧着更多了,他们前头歇脚那地儿,已经被后来的难民占据,粥棚处也排满了人,挤挤攘攘,一眼望过去,一个个佝偻脊背,状态一日差过一日。

也更臭了,腌臜味儿都飘了过来,不少百姓皱眉掩住口鼻,望向难民所在的方向,眼中全是嫌弃。

马二娘从车厢里跳了下来,她挂好帘子,帮着石家兄弟一道把板车上的粮袋运到车厢里。

孙大郎他们有路引能进城,赵大山他们腾挪完货物,便推着空板车去了外头,给排在后面的人挪位置。

时辰还早,排队的人也多,此处离城门口有些距离,军爷们也没注意他们,赵大山四人便没离开,干脆陪着他们一起等,全当打发时间了。

“二娘,有啥事儿就托人往村里递信儿,咱来城外等你们。”赵大山笑着说,“回头等村里房子建起来,我们就有时间了,外头危险,你们要是想回村,也得提前捎信儿,我们好来接你们。”

“成。”马二娘心头一软,姐夫认了门干亲,连带着她都多了好些亲戚,虽和他们相处日子不长,但还挺让人感到自在,她心里也不免亲近两分。

见相公和石家兄弟还在一旁忙活,大哥二哥他们盯着粮食,她想了想,还是问道:“等村里房子建起来,你们有啥打算没有?”

她问过姐夫,他们这一路消耗了不少粮食,再如何省着吃,也有那么多张嘴,日日走那么远的路,没点体力真不行。而且当初为了顺利从城里逃出来,图轻省,他们一家丢了好多家当。

晚霞村的人逃难时间更长,粮食消耗更多,如今怕是所剩无多了。若是坐吃山空,没个打算,总有粮袋见底那一日。

“我们打算去县里看看能不能找个啥活计,赚不赚钱的不在乎,管饭就成,能给家里省口口粮。”赵三旺接过话茬,“二娘,你对曲山县熟不?县上有没有那种经常招人修缮宅院的大户人家?扛包也行,我们干活儿都很卖力气,不会偷奸耍滑。”

马二娘摇头,没去府城之前,她倒也去过几次曲山县,但到底不熟,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卖篮子鸡蛋,买些针头线脑就回来了。她对府城更熟,走走人情,没准还真能给他们找个短工活计,可他们入不了城,说啥都白搭。

不过……

她的余光落在板车上,心头忽地升起一个想法。

“大山哥,三旺兄弟,如果,我是说如果哈,让你们干镖师的活儿,帮着运送东西,你们愿不愿意?”马二娘忽然问道。

“只要管饭,咱啥都能干。”赵大山忙道,他们家不缺粮食,但其他人缺,他们也不可能隔三差五就扛两袋粮食回来说在外头捡的,一次两次还能归为运气,次次如此,就算傻子都知道不对劲儿。

不想被饿死,等房子一建好,外出寻活路是必须要干的事儿。

马二娘拧眉思索片刻,在想这件事的可行性:“大山哥,实不相瞒,我们丰川府的情况虽然比外头好一些,但其实也没好上多少,往年还成,水菜米粮柴火,勉强都能负担的起,但如今……”

她摇摇头叹气道:“说句难听话,喝水要钱,吃饭要钱,连倒夜香也要钱。”

“我们一家三口每日吃的粮食,是爹和兄长们每年从村里拉来的自家种的粮食,这最大的一笔开销省去,才能在府城安居下来。”

“而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南城还有很多很多。”她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越说眼睛越亮,“远的不说,就我家周边邻里,家里情况大差不差,自从外头旱起来,难民们围在城门外不愿离去,他们就不敢出城了,老家的人也不敢过来,家中粮食吃完,就只能花高价去城中粮铺购买米粮度日。”

“那些个商家最是会观事态风向,买的人多了,粮价就一日涨过一日,甚至还搞出了每日限购那一套,偏生抢的百姓还更多了,要说如今城中什么生意最好做,那定是粮铺。”马二娘说到这里,还抬头看了眼排在前方的车队,其中就有好些押运粮食的商队。

商人的嗅觉比狗都灵敏,当下什么最能赚钱,他们比谁都清楚。

只要能赚钱,没人会去管百姓的死活,你买不起,那就饿着,总有愿意掏钱的人。

日以继夜排在粮铺门口等着买粮的人就是最好的证明,骂过,打过,有啥用?最后还不是要老实去排队买粮食。

其实,这次如果不是赵老叔说要叫人护送他们回府城,爹娘也不敢让他们带这么多粮食出门。柳河村的人日子是过得不错,但这也是家里人劳作一年才收下来的口粮,要真被抢了,那就只要勒紧裤腰带饿肚子了。

“二娘,你的意思是?”赵大山也不傻,有些听明白了她的意思。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普通人不敢出城,村里的人也不敢出来。”马二娘寻思不能让晚霞村的人闲下来,得给他们找条生路,她也怕呀,若有朝一日他们吃空了家底,把手伸向村里,她和相公才是哭都没地儿哭去,“这趟我们回去,估摸大门口的灰还没踩干净,就有人闻讯登门。”

邻里邻居是个什么德行,她心里门清。

“大山哥,我是这么想的,你们胆子大,又有防身的家伙什,在村里待着也是待着,不如出来赚口口粮。我认识不少人,和我家情况差不多的,由我来牵线搭桥,你们帮她们从老家运送粮食,这时节银子肯定没粮食值钱,咱一口咬定不要钱,只要粮,也不定要新粮,报酬可以要陈粮粗粮,只要没坏,能吃就成。”

“只要第一趟,或说第一单生意顺利完成,我有把握,只要城外的难民一日不散,丰川府一日安生不了,这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来找你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马二娘说着,看向不知何时走过来的相公,冲他笑了笑,继续看向赵大山,“这算是个无本买卖,连驴车都不要,只要能认路,舍得下力气推板车就行。但也有风险,路上肯定会遇到难民,若是打起来,没准还有丢命的可能。”

“还有就是人品要好,得讲信誉,不然就是一锄头买卖,有一回没二回。”

若是他们贪了别人的粮食,作为中间人的她,不但得赔人家,日后在街坊邻居面前也再抬不起脸。

这件事还是很有风险的,对她来说,还有可能连累她家旭哥儿的名声。

不过,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做,马二娘是个敢想敢干的人,自然也敢说,没等他开口继续道:“大山哥,还有些时间,你抓紧想想这事儿能不能干,要是能干,你得给我个准话,不能让我日后难做,如此我才好放心去撮合这件事。还有就是报酬,许是不会太高,大家伙过日子都是能省则省,估摸你们累死累活,奔波来去,也就赚个勉强度日的口粮,靠这行当不愁吃喝是不可能的,话咱先说明。”

“二娘,我知道。”赵大山忙点头,都没啥好商量的,这种事儿就算是爹在这里,也得立马点头应下,“不需要考虑,我能做主,这事儿我们能干!二娘,你放心,只要给的地址好找,不是太远,三五日能走个来回的距离,我们都能去,也能保证把货物一件不落安稳送到,绝不让你为难。”

他没干过镖师,但运送货物嘛,没啥难的。

还是那句话,能赚口粮就行,村里这么多张嘴,汉子们等房子建完后都要闲下来了,人一闲就容易出事儿,得给他们找点正经事干。

还有就是,只要他们来来回回奔波,在周围把恶名宣扬开来,柳河村这片儿指定安全。既然答应了村里人,何必等到难民走到村口再给赶走,当然是远远就给打发了最好。

马二娘点头,见前面动了,便跟着往前挪:“事情成与不成,我还得先回去和她们商量,但不管结果如何,下次出城都会给个准信。”

“好,那就劳烦二娘了。”赵大山打从心底里感谢他们两口子,自从遇见他们,好事儿接二连三的来,先是落村,现在又是想办法给他们寻活计,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感谢的话才好。

马二娘笑着摇了摇头,其实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街坊邻里这么些年,感情自然是有的,但要说多深厚,还真不至于。平日里为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妇人之间吵嘴干仗没少过,在府城生活也就外表看着光鲜,实则有些时候连村里都不如。

他们这趟运这么些粮食回去,不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她家,到时候全觍着脸上门,让卖她们个几斗几斗的,她是卖还是不卖?

不卖吧,容易得罪人,日后过不了清净日子。

卖吧,这家买一点,那家买一点,她日子还过不过了?

她想的还更远,这世道眼瞅着不太好,不定多久才能安稳下来,城中的粮价如今尚且保持在一个能让百姓心疼,但又勉强能掏出钱来的价格上。

若日后世道更乱,粮价疯涨,不说她家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就说她家这么些粮,不定会招来歹人!

既如此,就得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只要这事儿能谈成,那便是三方都得利,谁也不吃亏。

第184章·第184章\\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