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踏骨寻踪[刑侦]

关灯
护眼
第 134 章 11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34章11

很快,姜婉儿又带着他们去了爷爷——姜若愚的家里。

姜若愚今年七十多岁,老伴儿已经去世多年,现在一个人住,儿子们经常会给他送饭过去。

老人家须发全白,身体却很健康,每天还要自己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字,他在生活里也是个老顽童,看上去很有童真。

院子有养了很多的花花草草,还有小孩子的玩具。屋子里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风筝,桌子上很多泥人,还有一些木艺活。那些手工艺品很精致,但是又能看出是自己做的。

背后的一个架子上摆满了书,四书五经,四大名著,还有史记左传,一看就是个文化人。

在那些书前摆了一些相框,都是他们这一大家子人的家庭合照,有不少老人和孩子们的合照,从十几年前到现在的,不是抱着孙子,就是抱着孙女,笑得非常开心。

其中有一张,老人坐在中间,三个儿子和媳妇站在身后,几名小辈蹲在前面,算得上是子孙满堂,黎尚从中认出了姜莱和姜婉儿。

这一家人也算是阖家欢乐了,只可惜现在姜莱失踪,少了一人。

贺临和老人家聊了一会,老人说没有看到姜莱出村,贺临就把问题放在家人们的日常关系上。

老人家提起了自己的那位孙女也是长吁短叹:“姜莱是我看着长大的,她是我孙辈之中最为成才的一个。小时候很让我省心。她哪里都挺好的,学习好,人品好,几个孩子里她最有孝心,每次回来也经常来看我,就是脾气倔。”

他说到这里摇头叹气。

贺临顺着老人的话题往下聊:“她很倔吗,具体表现在哪里?”

老人道:“我和她提起过很多次了,女孩子家还是要靠父母和亲戚的照拂,离家近一点,钱赚够了就早点回来。可她就是不听。她如果不是在那么远的地方工作,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贺临应和了两句。

老人就更加来劲儿了:“还有,她就是不愿意结婚。你看,我要不是生了这么多孩子,现在上了岁数还有谁管我?姜莱她妈的身体不好,不就是靠我家老二照顾着。就算是孩子不在了,他们夫妻两个互相照应,也是个家嘛。”

一出门,姜婉儿就说:“爷爷又和你们抱怨我堂姐不结婚的事了吧?”

贺临冲她点头。

姜婉儿呵了一声:“他也拿这事说过我。人都失踪了,还说这些。好像一个女人不结婚,那她所做的一切成就一切努力,就都归了零。”

除了这几家,他们又走访了一些其他的邻居和亲戚。

一上午下来,黎尚的笔记记了半本,但是大部分证词就像是之前派出所的记录册上所记录的,没问出多少新的内容。

他们告别了姜婉儿,回到了村长家里吃午饭。这次又是丁村长家已经吃过了,单独给他们留出来了一些。

饭菜还热着,贺临比较喜欢这样,没有压力感。

他们吃完了以后回到了卧室里,四下无人,这才开始聊起上午的问询结果。

黎尚翻出了他的记录册:“他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当很多人来描述同一件事时,因为年龄,认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描述会有一些偏差。

甚至是同一个证人,在不同的问询之中,回答也经常会是不同的。

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记忆模糊,出现错漏。

但那些人给他们的答案,很多的细节重合,甚至包括个别用词都完全一致。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那顶姜莱戴的帽子,好几个人都异口同声地提到了“绯红色的毛线帽”。

那具体的绯红色,是种什么颜色?

为什么不说大红,浅红,而用了绯红这个较为小众的词?

贺临凝眉道:“这种情况,他们可能是在故意隐瞒什么。”

黎尚和贺临稍事休息,下午又从村子的另一侧开始问起。

他们这次首先去的,就是那家村子里的小超市。

这里临近村中心,离着姜莱家也不远。

来到小超市的门口,两人就注意到了,门口有一辆白色的运货的车。

随后贺临又指给黎尚看,超市的里外都有监控摄像头,虽然不是很高级的那种,但是应该也有可能拍到过一些什么。

店主是位很年轻的女人,名叫周希安。

周希安长得白白净净的,不像是经过风吹日晒的农村女孩。她是高中毕业,以前也曾经在城里打过工,但是后来早早返乡,回到了村子里,嫁了人,开了这家小超市。

她母亲姓姜,不是姜莱那一脉的,属于姜家的旁支,父亲是本村上的别姓。

她老公是附近村子搬迁过来的,是个上门女婿,今天出去进货去了,只有她一个人在。

这次还是贺临负责主问,黎尚进行记录。

小超市里放着音乐,是那熟悉的歌声:“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

倒是和临近过年的气氛十分应景。

贺临看了看这小店:“你一个人看店啊?平时忙得过来吗?”

周希安道:“还好,我老公有时候会帮我,只是这里离不开人。”

女人要看着店,一边给买东西的人结算,一边抽空和他们聊着。

没过一会,超市里放的歌又换成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人从来不会嫌我烦……”

一旁的屋子里忽然传来了婴儿的哭声,周希安把孩子抱出来哄。

那孩子看起来只有几个月大小,周希安用奶瓶给宝宝冲了奶,喂完以后,她拿出个拨浪鼓逗着孩子。

贺临也不急,让她先忙孩子,等她空下来再详细问询着当初姜莱失踪前后的情况。

周希安终于去把那有点吵人的音乐给关了。

孩子玩了一会,就又睡了。

黎尚抽空观察着屋里的环境,里屋墙上挂着一张两个人的结婚照,照片之中的男人皮肤黝黑,颧骨突出,脸颊却有些凹陷,看起来有些其貌不扬。

一旁的周希安化了妆,皮肤白皙,唇色艳红,穿着大红的嫁衣。男人笑着,她却面无表情,这门婚事像是与她无关。

单从两人的样貌来看,这不是一桩般配的婚姻,但现在,孩子都已经有了。幸好那婴儿随了母亲,看起来还挺可爱的。

周希安在一旁抱着孩子轻拍。

贺临停下了询问,开始打感情牌,他问周希安道:“你和姜莱的年龄差不多,应该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吧?”

周希安点点头道:“是的,我们过去是好朋友。”

贺临对照着信息表问她:“你是两年前回老家的?”

周希安又是嗯了一声,语气有些生硬:“两年前的年后就回来了。外面始终没有家里好,我在外面赚了点钱,就回来开店了。”

周希安开始答复得简单,后来等她喂完了孩子,把小孩放回了里屋的床上,起身看了看一时没有客人,就把门锁了,挂了个临时歇业的牌子,坐了回来。

女人一改之前的应付态度,眼瞳漆黑地看向了两人,那神情有些古怪。

贺临心里一动:“你是不是知道一些什么?”

黎尚也翻开了另外一页,准备好进行记录。

周希安这才压低了声音开口道:“关于姜莱的失踪,我知道两件事,第一件事,年初四的晚上,有个男人和她在这后面的巷子里撕扯,具体发生了一些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家后面的监控,拍下来了一小段视频。后半夜,狗就一直在叫。”

这是一条之前没有听到过的线索,贺临的眉头一跳:“监控还在吗?”

“应该在,但是有点模糊,我拷下来了。”

黎尚问:“那第二件事呢?”

周希安继续道:“第二件事是,年初五的那天早上,我没看到姜莱去村口。”她顿了顿说,“门口的监控也没拍到。”

这个小超市就在村中心的位置,是姜莱往出走的必经之路。

按理说,监控应该会拍下来姜莱的身影。

黎尚记到这里翻了翻记录,他们上午问的,都是和姜家关系较好的亲友。

他们之前判断出来,那些人可能串过供,说了谎。但没想到,他们居然从根子上开始就说了谎。

贺临向周希安确认:“之前派出所来问的时候,这些事情你有没有说?”

周希安看着他们道:“我发现这些的时候,派出所的调查已经结束了,我把事情告诉村长了,让丁村长去交给他们。”

贺临和黎尚对视了一眼,可是案卷里没有这些信息。

他继续问:“那后来丁村长有没有给你反馈?”

周希安道:“丁村长和我说,派出所的警方已经排查过了,这些事情和姜莱的失踪没有关系。至于我家监控没有拍到姜莱去车站的事,他回答说监控有死角。拍不到全部的街道,那么多的证人,总不会都看错了。”

周希安一边说一边低下头:“还有,丁村长告诉我,事情都过去好几天了,就算是有这些,也没法帮助警方找到人,他让我不要多想。”

女人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之前那些派出所的警察问的问题也很敷衍,就是走个过场。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姜莱在哪里,也就是应付事而已,可姜莱她实实在在的不见了,就是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再提起了。”

女人说到这里抬起头来,一扫刚刚语气里的颓然和无助,眼眸一错不错地看着贺临:“但是你们给我的感觉不一样。听说你们是从云城过来的,请你们一定要找到姜莱,她……全靠你们了。”

说完女人弯下腰深深地向贺临二人鞠了一躬,任由两个人怎么扶都不肯直起身。

贺临看向抿着唇不说话,一心想把人扶起来的黎尚,叹了口气。

“好,我们答应你,尽全力把姜莱找回来。”

话落,女人才在黎尚的搀扶下直起了腰,看向贺临。

贺临难以形容女人看着他们的眼神,好像其中饱含着什么热切的希望,她在对他们的调查寄予厚望,目光之中甚至有泪光在闪动。

和他们解释完,周希安去拷贝了那两天的监控出来,因为姜莱一直没找到,她也没敢删除记录。

黎尚和贺临先在超市的电脑上简单浏览了一遍初四晚上的那段监控。

那段视频一共只有三分钟,是年初四晚上的七点多钟。

拍摄地点是超市的侧后方,先是有个女人跑进了摄像头的拍摄区域,随后,一个年轻男人跟了过来,他把女人压倒在了地上,女人拼命挣扎着,两人撕扯了一会。女人似乎是哭了,随后男人在她的耳边说了什么。女人推开了男人,站起身跑了出去。

因为是晚上,拍摄的地方又偏,监控的确不太清晰,难以辨认画面之中的人究竟是谁。

但是看发型和身形,画面之中的女人的确和姜莱有几分相似。

贺临让周希安把东西拷贝了,谢过了她。

一旁的黎尚问她:“你把这些视频给姜莱的父母看过吗?”

他的话问完,周希安的脸色微微变了,她抿唇了片刻,开口道:“没有,我不想多事。这段视频我只给过丁村长。没有给过任何姜家的人。”

听了这个回答,黎尚的眉头一皱,女人希望他们找到姜莱,可是看起来又不太信任姜家的人。

随后,周希安小心翼翼地和他们说:“你们别说我给你们监控了,麻烦你们千万帮我保密。”她随后又加了一句,“姜莱的家人瞒着别人,肯定有什么缘由,我现在把这些消息告诉了你们,万一事情传出去,我的生意可能都没法做,也不能在村子里生活了。”

贺临会意,让她放心。

从周希安的小超市出来,两人到了个四下无人的地方,贺临侧头问黎尚:“关于那段视频,你怎么看?”

“很奇怪……”黎尚整理着思路,把下巴埋入了衣领里。

贺临说出了他心中的疑惑:“我在想,视频里面的女人究竟是不是姜莱?男人又是谁?大年初四姜莱为什么不在家里?那个男人又是因为什么出来?他的目标就是姜莱,还是随机的?那个男人在女人的耳边说了什么?他们是从什么方向跑到这里,随后又是去了哪里?”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抬眸对黎尚道:“姜莱的父母知道不知道这件事?他们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黎尚点点头,补充道:“还有村里人的态度,丢了一个‘金贵’的女孩,包括村长在内,所有人提起都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就好像……”

“就好像他们笃定,这个女孩的失踪,是在情理之中。”

贺临接上了黎尚未说完的半句话,似乎从开始查这个案子开始,就处处透露着诡异。

两人分析到了这里,贺临道:“走吧,我们去姜莱家见见她的父母。”

早在上午的时候,姜婉儿就把姜莱家指给过他们,他们在村上四处查访,路过了几次,也一直没有进去。

这一次,他们终于站在了门口。

黎尚对照着登记表,告诉贺临这一家的情况:“姜莱的父亲名为姜善仁,家中排名老二,母亲名为陈萱。”

贺临敲了敲门。

门里却完全没有任何的声音。

贺临再次用力敲了敲,还是没有应答。

黎尚在他的身后问:“不在家吗?要不要打个电话再联系一下。”

两个人正说着,姜婉儿从对面跑了过来,女人气喘吁吁的:“两位警官,真是让我好找……”

随后她解释:“上午的时候我忘记和你们说了,今天村子里有一场红白喜事,我家里的人下午都过去帮忙去了,所以没人在。”她扶着腰喘了一会又说,“还有我爷爷问,你们要不要来参加?”

贺临问:“会不会太打扰了?”

姜婉儿摆手:“没事,我们村子里好多人都要参加的,会摆上好几十桌,不差你们两个,不算打扰。”

黎尚在一旁问:“什么是红白喜事?”红事他知道,白事他也了解,可这些词连在了一起,他就不知道是指什么了。

姜婉儿解释道:“按照我们本地的习俗,老人八十岁以上去世就是喜丧,如果老人过世前留有遗愿,希望看到儿孙结婚,小辈们就必须在丧堂完成婚礼,否则要尽孝守丧等上一年。简单来说,这是为了避免新人因为老人去世耽误婚期,也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的一种风俗,晚上要吃的,就是红白席。”

黎尚第一次听说这种习俗。贺临倒是对此熟悉一些,表示尊重和理解。

姜婉儿又劝他们:“一起来热闹热闹吧,新郎和我家沾点亲,我们家的人都会去,小半个村子也会来,丁村长家也不例外,你们不一定有晚饭吃,总不能吃泡面吧?”说到这里,她又一脸期待地说,“对了,晚上还有一些节目表演可以看呢。”

听了她的话,贺临这才答应了下来。

等姜婉儿走了,他劝黎尚:“这是村子里的重要活动,正好可以过去看看,说不定能够发现点什么线索。”

红白事是晚上五点半开始,眼看着已经三点多了,再进行查访也来不及了,折腾了半天,贺临怕黎尚冷,干脆直接带他回房间去暖和暖和。

他们回去和丁村长问了一下,丁村长一家也都会过去,正在头疼要给他们留点什么吃的,一听他们也收到了邀请,顿时劝了几句,让他们一起过去。

参加红白事自然不能空着手,贺临打听了一下村子里的习俗,和丁村长借了个红包,准备入乡随俗,包个红包。

黎尚表示自己也可以出份子钱,贺临却死活没让他掏,黎尚就懒洋洋地趴在床头,看着他包红包。

贺临边包边跟黎尚聊天:“我小时喜欢参加别人家的婚礼。”

黎尚问他:“为什么?”

贺临认真想了想:“热闹啊,那么多人围在一起吃饭。而且我小时候长得可爱可以当花童,后来么可以抢气球,再后来个子高了,就思考要不要接个花束玩玩。”他把钱放入进去,“现在想想,好像除了觉得热闹,也没什么好稀罕的,但是,热闹就是好处,日子嘛,总要热热闹闹的过不是吗?”

他说完以后在红包背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拿到黎尚的面前:“快,签个字。”

黎尚没接,有些不解道:“你都把钱出了,写你一个代表就行了,我签字干什么?”

贺临坚持要往黎尚手里塞:“不行,两个人去呢,你要是不签,我可帮你签了。”

黎尚看着贺临的样子,直觉他可能写不出来什么好东西,这才把笔接过来签了个名字,贺临满意地看了看两个人并排在一起的名字,得意地晃了晃:“两口子,一家人。”

黎尚:“……”

作者有话要说:

歌词引用:“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人从来不会嫌我烦……”

第135章12\\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