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

关灯
护眼
第 85 章 影展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85章影展

◎轮到你们了……◎

这一次的威尼斯电影展,虽然《戏楼魅影》没有参加竞赛单元,但是池影他们回国时还是满载而归。

其中以郑志宏最为得意,《戏楼魅影》这部电影总投资才700万人民币,但单在国内就已经拿了15亿人民币的票房。

欧洲这边片子卖得也很火,毕竟池影现在已经名声在外——最年轻的金球奖“最佳导演”;然后作为开幕电影,《戏楼魅影》又在欧洲地区获得了最大规模的宣传,几乎各大媒体刊物都是头版头条的报道,所以这一次威尼斯之行的效果非常好,甚至日韩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版权都同步卖出去了。

米国那边的话是华影的人在跟哥伦比亚对接,因为一直以来,双方的合作关系比较密切,他们是享有优先谈判权的,所以不管怎样,这波儿钱赚的是盆满钵满了。

无论是宏图影业还是华影集团,都很满意!

其实如果单纯是从总票房的数字来看,肯定是《白蛇传》最厉害了,单是北美地区的票房就已经达到了14亿美元,

东南亚、日韩以及欧洲地区的票房再加起来,更是不得了。

但是那些票房的收益,跟华谊集团以及宏图影业也压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毕竟版权都卖出去了,人家的票房再高,他们也只能干看着流口水,然后道一句:“同喜同喜,双赢双赢……”

所以单从实际收益角度来看,《戏楼魅影》反而是池影三部电影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部影片,真正是闷声挣大钱!

池影毫无疑问已经成了华国当下最挣钱的导演了。

他们回国的时候,已经是9月中旬了。

陈大导的《楚汉传奇》已经拍摄完毕,开始大规模宣传,为下一步大规模上映做准备。

从各个渠道投放的不同版本和长度的预告片来看,果然是场面很大,噱头满满。

无论是大规模场战争场景的片段,还是各个演员之间相互的交锋,真的是非常吸引人。而且投放广度更是令人咋舌,池影几乎是一下飞机就能看到这种预告片,无时无处不在,比起当时《白蛇传》的广告投放,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池影仔细看过以后,有点不妙的感觉。

前世并没有这部影片,但是池影现在已经是成熟的电影人了。通过与宋琳他们的交流以及一些行业流出来的信息,她甚至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这些预告片就已经把全片最精华的部分截出去来了?毕竟《楚汉传奇》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历史故事,大体的故事走向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

从预告片来看,各个经典场景都有截取,包括“破釜沉舟”、“垓下之战”这些经典战役都有展现,这就有点提前高潮的感觉了。

不过,这些跟她都没有关系的。

压力都在陈大导那边,吴天成更是卯足了劲的在那儿投放宣传,各种各样的手段都使上来了。

池影作为不相干的闲杂人等,纯粹是在那儿吃瓜看戏,反正她后半年已经没啥拍摄任务,要歇着了。

而且韩主任告诉池影,她很快就要升官了。

中心之前已经向电影局提了申请,要在内部人员中提一个副科。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事儿就是为池影准备的。

但是电影局那边的一直不肯给个明话儿,就那么拖着,或者是要“再讨论讨论”之类的。

雷大佬和韩主任为这事,还去了电影局好几趟。

因为按照最新文件中的干部提拔各项标准,池影都符合,她当之无愧算是这段时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系统内青年人才。

可是到最后,电影总局这边给出来的答复是:“工作成绩确实突出,但是实在是太年轻了,需要再锻炼……”

雷大佬当时就翻脸拍桌子了,他毫不起客气的炮轰局里那边组织部的人:“要再锻炼锻炼,别给人家锻炼跑了!你们可想清楚,小池这三年的工作成就无人可比,也给咱们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声誉,新闻联播都上了好几回。

我可告诉你们,外面可是不缺的人要拉她去挣大钱,咱们系统内就算是给了顶格的奖励,也只是九牛一毛,双方对比差别太大了。

像这种经济利益你不能给人家跟上,总得给人家点实惠。”

韩主任在旁边也帮腔:“小池要是哪天跟我递了辞呈,我还真是说不出半句挽留的话,我能给人家什么,让人家这么玩命地跟咱干?”

这几年从电影局往下,包括华影集团,京影厂、策划中心,都因为几部电影的票房大卖,大家日子都过得挺舒服的。

而且工作报告也好写,名利双收。可是池影自己个人获得的就很少了,单从收益方面,她拿的跟马援朝这些人根本无法法比。

你在人家刚开始参加工作,还年轻的时候,还能说让人家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操……可是人家这么卯着劲儿的按照局里指示干了几年,到最后连个副科都不肯给人家提,你怎么说服人家接着往下干呢?

而且周边的人都看着。

后来包括中心久不露面的魏主任,为这事都在电影局的内部会议上吵过。

他是电影局的副局长,但是又是中心的正主任。他讲得很明确,“我是小池的直属最高领导,我得替她说句话。你们要这样一点鼓励都不给的话,就像以前一样,给什么一个‘先进个人’,一点小钱儿就想给人家糊弄过去,我以后没办法让底下人干活儿了。后面的青年导演也绝不会再进系统,替咱们去拍商业片。这跟国家政策是不符的。我们现在就要干部年轻化,就是要电影商业化。外面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咱们,咱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行业内导向,你们看着办吧!反正搞砸了,把人弄跑了,我是不会去给你们擦屁股的……”

所以最后这件事总算给敲定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池影的任命国庆节前就会下来。

池影回国后就跟郑志宏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年的青年影展中来。

他们当时跟电影学院校方沟通的时候,校方就非常支持。

这么二十多年以来,对于青年导演的各种竞赛倒是不少。但是基本上搞过就搞过了,顶多发个荣誉证书,给个小奖杯什么的。

很少有人真的到最后,拿出真金白银来给优胜者做项目。

所以当宣传海报贴在电影学院食堂外的宣传栏的时候,几乎整个电影学院都轰动了。

“宏图青年影展”也从这一年开始打出名气来。

影展主办单位主要是华影集团、宏图影业以及剧本策划中心,池影将出任第一届青年影展的艺术总监。

其实整个海报给出信息很模糊。

就讲了要开展5~10分钟短片的影展,开始时间,最后作品提交截止时间,还有评选结果公布时间。

但是具体参赛人员范围,资质的认定,最后的作品拍摄介质,提交格式都没有明确。

这个时候,DV摄像机已经出现了。就是说如果参赛者愿意的话,甚至可以用DV来进行拍摄短片,这都是海报没有禁止的。所以真要有人豁得出去,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拿着DV作品去参赛。

之所以这些都没有在海报里说明,其实也是郑志宏和池影琢磨出来的。

他们希望,参赛者能利用一切资源去完成作品。

比如说普通的参赛短片,普通电影人想当然的都认为要用胶片来拍摄。

那些摄影设备,学校内确实是有。但是主要是平时上课的时候能接触到;或者是一些实践课的时候用,下了课都要锁在学院教学仓库里的。

有些学生平时有一些拍摄活动的话,想要借向学校借设备,就要提交申请,通过层层审批,甚至到最后会被驳回,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干这么麻烦的事儿。

但是现在一旦要参加影展,大家都要去借的话,肯定都是借不过来的。

那么就意味着很多人要去外面寻求设备资源,比如说从某些摄影设备供应商那边去租,或者是跟一些相关单位去借。

这其实也考验了参赛者如何筹措资金,或是调动资源,作为一个电影新人,进入社会后想要单独拍片时,这都是需要灵活运用的一项能力。这个时候参加这类影展,算是提前操练了,就是逼迫着想有所作为的学生们,提前走出象牙塔。

还有一个,就是参赛人员的范围和资质,这里也埋了个伏笔。

如果校园内的人得到消息的话,只要把报名表交到学校学生处就可以。

但是同时影展也设置了其他的报名点,比如是宏图影业这边就有一个报名点,华影集团那边也有……

这其实又是从另一个层面考验电影从业人员对行业内动态的敏感程度。

比如说如果电影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不管是在系统内单位,还是系统外单位,只要是对行业内动态敏感的话,肯定会从各种途径得到这个消息。

海报中没有限制参赛人员的资格,他们就有可能去参赛,甚至不需要通过学校,只要到外面的报名点那边报名就可以了。

反正最后只要交出5~10分钟的作品,依然可以参赛。

客观来讲,一个电影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他要想继续在行业内生存的话,行业内的资源,行业内的信息以及与行业内的人打交道,都是需要亲身去实践的。

像池影最开始拍《婚礼婚礼》的时候,她的设备是从京影厂借的,利用的是自己系统内人员的身份优势,包括一些场地的借用……甚至羊毛都薅到自己老师身上了,所以池影才能用100万拍出了电影。

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亲身去留心,去用,去想……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人会把饼塞到你嘴里!

【作者有话说】

过渡章节,比较短。

第86章千姿百态\\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