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关灯
护眼
第 241 章 安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241章安钧

婚礼日子一天天接近,姬安的生活却也没变。

除了在系统里买花和喜糖,其余的就万事不用他操心。

姬安拥有系统这么久,绝大多数能量都花在国事上。花在自己身上的也就是在自由市场买的些许东西,还多是消耗在运费上。

这次婚礼是人生一辈子的大喜事,还是唯一的一次,姬安也就对自己大方了一回,狠狠奢侈一把。除了上官钧指定的桃花、芍药,还有奶糖、牛轧糖、各种水果糖、果干蜜饯、饼干,林林种种买了大一堆。

不过,为了保持食物新鲜,要等到最后几日再让宫女内侍们装进小荷包里,花朵更是前一晚再连夜装进气球中充气。

三月廿五休沐日,姬安起床后吃过饭,召来郑永和朱顺。先问问郑永喜糖装得怎么样,能不能赶得及——喜糖是他订时到今天一大早才拿出来,现在后宫正忙活着。

郑永笑盈盈地回话:“陛下放心,奴和义父、还有李太嫔都算过了,能赶得及。”

接着又准备充分地拿出几个大小不一的荷包:“这最大的,给李太嫔和三品以上官员;这种是给众太嫔和其余官员;这种是给宫中宫女、内侍和大司马府家仆、还有禁军;最小这种是给百姓们。”

姬安拿起来一个个看过。给三品大员的荷包自是最漂亮,除了绣喜字,还有些花草点缀。其他的就简单了,只是用吉祥纹的布料所制,再缝上红纸剪成的喜字。但哪怕最小的,也有成年男子的拳头大小。

不过这回姬安大方,官员、宫女、内侍、大司马家仆、禁军,都是每人一份喜糖,京中百姓和皇庄、大司马庄子上的百姓是每户一份。这么多荷包,光是做简单式样的,上官钧也要提前一年多往外派活。

除了固定份额,婚礼当晚京城、后宫和中央军军营都会搞游园,各类活动的奖品也是散装喜糖。这么大的用量,就是把全京城的糕点铺子都征用了,也难供得上。但姬安在系统里采购就不用担心,还能多些品种。

姬安点点最大那个荷包:“这个不会是按着数量做的吧。”

上官钧回他:“每样都多做了好些,留给四郎赏人用。”

姬安不禁一笑:“二郎果然了解我。”

就对郑永道:“回头我给你份名单,名单里都按最大份的给。还有在奏疏房里待过的,和《旬报》编辑部的,都给官员那种的双份。”

郑永应了是,心下更是高兴——他都能猜到那份名单里有谁,姬安的心腹臣子和内侍,他自己应当也在其中。

姬安仔细叮嘱:“在外地的那些先装,今日就发出去。”

郑永:“陛下放心,半个月内必定都能送到。那些喜糖都是干货,便是放上一个月应当也不会坏。”

姬安再叫过朱顺:“装喜糖的内侍宫女,每日三百文;初一那晚充气球的人,五百文。下月后宫所有人都拿双份月银。”

朱顺笑着应下,又说:“奴便知道陛下必会给这几日做活的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说。可这名字有什么好卖关子的?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突然加名啊。”

虽说敢以“丰泰”这个年号为名的,也只有上官钧了,但上官钧若是想起这个名,当年就可以直接起,实在没必要拖到现在。

上官钧一笑,翻身下马,示意羽林卫都留在门外等候,再走到姬安马边伸出手。

姬安握着他的手下马,又被他牵着走进图书馆大门。

两人绕过刻有馆内规则的石屏风,就见到前院左边的小亭,亭里立着碑。

姬安上次来时,碑上刻的还是一句话,意思是图书馆为上官钧捐赠。

但现在,新立的碑上是两个大字,落款小字上显示此二字也是上官钧所题。

安钧。

比起外面的牌匾,这两个字在大气之中又透着一股温润。

姬安微微睁大眼,愣愣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转头去看上官钧。

上官钧眼中一片柔光:“当年我就很想把这个名题到匾上去。”

姬安感觉耳根在发烫。

上官钧续道:“但真可以题了,又一想——那岂不是人人都唤四郎的名。就临时改了主意,将字题在馆内。”

说到这,再向姬安凑得更近些,耳语似地说:“就是没有避讳缺笔,还望陛下恕罪。”

姬安感觉眼角也开始有点热,低声嘀咕:“你用‘安’字什么时候缺笔过了……”

上官钧轻笑:“是臣仗着陛下宠爱,有恃无恐。”

姬安再想说什么,忽听身后有动静传来,连忙挪下脚步,和上官钧保持正常距离。

后方议论的声音并不大,不过在安静的图书馆能听得清楚。

“我才发现换牌匾了。和上一块相比,大司马的字又增了一分神韵。”

“那个‘泰’字写得尤其好,一眼看去就有‘山河永固、国泰民安’之感。”

“都好,‘丰’字俊逸,‘泰’字沉稳。”

那三人一边说一边转过石屏风,脚步声停在姬安和上官钧身后。

姬安没转身,想听听他们怎么评价碑上的字。

但,那三人静了片刻,却是都低声笑笑,直接进了馆内。

“怎么离四月初二还有那么多日呢。”

“好想早点吃到圣上和大司马的喜糖。”

“君臣相得、帝后情深,大盛之幸啊。”

姬安就感觉耳根的热度开始向脸上蔓延。

等那三人走远,姬安一把捉住上官钧手腕,赶紧拉着他出门去。

*

既然出了宫,姬安没急着回去,继续在京里走走逛逛,习惯性看看物价。

和他刚登基那年相比,现在米价和面价都有所下降,但降得不算多,油价降得多一些,棉花、棉布则已经成了京中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日常用品。

自从公开肥皂方子之后,京里出现了不少肥皂铺。现在一块肥皂的价格普遍在一百到二百文之间,只有姬安的铺子卖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礼。

姬安边吃边听()•(o),小声和上官钧说:“飞廉军这节奏带得真不错◷()◷()•(),今日居然都没听见说不好的。”

上官钧给他夹菜:“四郎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百姓都会记在心里。再说,天子和谁过日子,本来也跟百姓没关系,能吃上没见过的喜糖才更紧要。”

姬安听得不禁低低地笑。

却在这时,突然有道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听上去来自更远的位子。

“你们这些人,就知道念着吃喜糖,为了一口吃,竟然罔顾伦常!男婚女嫁、阴阳调和才是正理,这世上岂有男子与男子成婚的道理!”

外头一下就安静不少。

姬安扬扬眉,有些好奇旁人会怎么回。瞧见上官钧面露不悦,连忙舀一勺豆腐到他碗里。

刚才那人大概是感觉震住了众人,继续高谈阔论:“男子与男子又生不出孩子。天子当为万民表率,竟然做出这种有违天理之事,满朝官员竟然也没人劝谏!要是天底下的男子都和男子成婚,我们大盛岂不是要完了!”

但,紧跟着就有人抢白道:“圣上又没有下诏要天下男子都与男子成婚,旁人想娶女子当然会娶女子。圣上还懒得管你是娶人还是娶猪呢,你倒想管起圣上来了?”

一句话顿时引得哄堂大笑。

“哎呦,你清高,你不为一口吃,那你别吃这酱肘子呀!这酱肘子的方子可是圣上登在《旬报》上的,连猪肉都是圣上推广改良煽猪术才变得好吃的!”

“也别吃米面了,现下京里卖的米面全是圣上拿出来的良种。你啊,回乡下自己种那些旧种子去吧!”

“你这还穿着棉布衣啊!怎么的,买不起绸缎你就穿细麻布呗,圣上拿出来的棉种怎么配让清高的你来用呢!”

“你家住哪儿,一会儿我们跟你回家瞧瞧,你有没有用蜂窝煤,又有没有用肥皂!”

“你要是哪日去了我们旬州,可千万记得别在外头说圣上不好,不然准会被一人一口唾沫喷死!”

“我刚从云朔回来不久,在那边亲眼见过一个嘀咕圣上坏话的胡商被城中百姓打得不敢出门。你若是哪时要去云朔,可记得给嘴巴带上把门的!”

“圣上乐意和谁成婚就和谁成婚,能管他的只有先帝和先太后。要不你去地下把那两位请上来,和圣上说道说道?”

“说起来,圣上今年都二十七岁了。早先那么多年,大家都以为圣上没成婚,可也没耽误民间男子娶妻啊。就没见谁有钱还学着圣上不成家,倒是三妻四妾的更多咧!”

食客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刚才那人挤兑得不行。

姬安只听见那人夹杂在一片嘲讽声中的“你、你们……”,最后气得留下一句“这些怎么能混为一谈,和你们说不通”,就在众人的嗤笑里快步离去。

上官钧自然也听清了,嘴角一勾,好心情地给姬安满上酒。

两人一同举杯,轻轻相碰。

第242章天作!

()•()', '')